比特派官网下载app苹果|2019-ncov
2019新型冠状病毒_百度百科
新型冠状病毒_百度百科 网页新闻贴吧知道网盘图片视频地图文库资讯采购百科百度首页登录注册进入词条全站搜索帮助首页秒懂百科特色百科知识专题加入百科百科团队权威合作下载百科APP个人中心2019新型冠状病毒播报讨论上传视频冠状病毒的新毒株收藏查看我的收藏0有用+10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世卫组织2020年1月命名 [1];SARS-CoV-2,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2020年2月11日命名 [75-76])。冠状病毒是一个大型病毒家族,已知可引起感冒、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等较严重疾病。新型冠状病毒是以前从未在人体中发现的冠状病毒新毒株 [2-4]。人感染了冠状病毒后的常见体征有呼吸道症状、发热、咳嗽、气促和呼吸困难等。在较严重病例中,感染可导致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肾衰竭,甚至死亡。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所致疾病没有特异治疗方法。但许多症状是可以处理的,因此需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进行治疗。此外,对感染者的辅助护理可能非常有效。做好自我保护,包括:保持基本的手部和呼吸道卫生,坚持安全饮食习惯等 [2]。2023年5月5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06]中文名2019新型冠状病毒外文名2019-nCoV [1]SARS-CoV-2 [75-76]所属学科病毒学、传染病学、临床医学别 名新冠、新冠病毒多发群体成年人、老年人和体弱多病的人 [11]常见症状呼吸道症状、发热、咳嗽、气促和呼吸困难等传染性传染传播途径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目录1发现经过▪2019年▪2020年▪2021年2变异毒株3命名过程4研究处置▪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5传播途径▪直接传播▪气溶胶传播▪接触传播▪母婴传播6病理解剖7易感人群8主要症状9诊断标准10防控措施▪三道防线▪基础防护▪防护指南▪预防方法▪核酸检测▪及时就诊11社会影响12捐助情况13相关报道发现经过播报编辑主词条: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疫情、2021年新型冠状病毒疫情2019年3月,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一研究小组在采集的废水样本中检出新冠病毒。 [79]新冠病毒2019年传播时间链 [79]7月,美军最大的生化武器研发中心——德特里克堡生物基地被美国疾控中心调查并关闭。德特里克堡基地关闭不久附近地区暴发了莫名其妙的“电子烟疾病”。随后的流感季造成美国至少3200万人感染,美国疾控中心主任曾公开承认,部分流感死亡病例实际上感染的是新冠肺炎。 [79]9月,研究表明新冠病毒或已在意大利传播。 [79]11月,一份意大利女性皮肤活检样本发现新型冠状病毒原位杂交反应性。 [79]11月,法国东部一家医院发现,该院最早的疑似新冠病毒感染病例可追溯到2019年11月16 日。 [79]11月27日,巴西一个市的废水样本中检测到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 [79]12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研究发现,全美有5个州出现新冠病毒感染。 [79]12月,武汉市部分医疗机构陆续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武汉市持续开展流感及相关疾病监测,发现病毒性肺炎病例27例,均诊断为病毒性肺炎/肺部感染。 [4]截至同月31日,27例病例中,7例病情危重,其余病例病情可控,有2例病情好转拟近期出院。 [4]2020年1月3日,据武汉市卫健委网站消息,2019年12月以来,武汉市卫健委开展呼吸道疾病及相关疾病监测,发现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病例,病例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少数病人呼吸困难,胸片呈双肺浸润性病灶。截至1月3日8时,共发现符合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诊断患者44例,其中重症11例,其余患者生命体征总体稳定。 [12]1月5日晚,武汉市卫健委通报,截至5日8时,武汉市共报告符合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诊断患者59例,其中重症患者7例。 [12]1月底至2月初,新冠病毒出现D614G突变,随后逐渐取代了最初发现的毒株。 [13]4月21日,世卫组织发言人法蒂拉·沙伊布在回答总台记者提问时表示,当前媒体和社交平台上流传着一些有关新冠病毒起源的谬论和阴谋论,现有证据表明新冠病毒起源自动物而非实验室人为制造。 [15]6月,该变体成为全球范围内主要传播的新冠病毒类型。研究表明,与初始毒株相比,该变体的感染性和传播能力都更高,但不会引起更严重的疾病,也不会影响现有的诊断、治疗、疫苗和公共卫生措施的有效性。 [13]8至9月,丹麦发现一种与水貂相关的新冠病毒变体,被丹麦相关部门命名为“Cluster 5”,具有此前未曾观察到的变异。 [13] [16]10月,挪威卫生机构证实,在中部城市特隆赫姆发现一种传播能力更强的新冠病毒的新变种。 [17]12月14日,英国向世卫组织报告了一种被命名为VOC-202012/01的新冠病毒变体。 [13] [18]12月18日,南非检测到一种新冠病毒变体,出现了N501Y突变,南非将其命名为501Y.V2变体,该变体正在南非三个省中迅速传播。 [13]12月23日,英国政府宣布,又发现了另一种传染性更强的变异新冠病毒。 [8]2021年1月14日,巴西和英国研究人员在分析采集自巴西亚马孙州的新冠病毒样本时,发现了一种名为P.1的新型变异新冠病毒。 [19]1月15日,英国病毒学家表示,英国已经发现了一种来自巴西的变种新冠病毒。其中一种来自巴西的变种新冠病毒在日本被发现,病患曾去巴西旅游。另一种变种新冠病毒则正在巴西传播扩散。 [9]2月2日,据央视新闻援引英国媒体报道,英国卫生专家在英国此前报告的新冠病毒变异株样本中观察到了一种新突变,这一新突变可能会帮助新冠病毒躲避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 [20]2月16日,英国媒体报道,英国发现了另一种新冠病毒(名为B.1.525)变种的33例感染病例:这种新的新冠病毒变种与此前在南非和巴西发现的变种有着相同的毒株。 [21]2月18日,日本国立感染症研究所和东京医科齿科大学宣布,日本发现一种新型变异新冠病毒,其传染力没有变强,但有可能减弱抗体的作用。 [22]2月18日,芬兰国家广播公司(YLE)的报道称,芬兰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新的变异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可能对其失效。 [23]2月18日,菲律宾卫生部发布消息称,菲律宾基因组中心在一批新冠病毒检测样本中发现了两种变异新冠病毒,这些样本是上周在菲律宾中部米沙鄢地区宿务市采集的。 [24]2月20日,据突尼斯国家通讯社报道,研究人员在突尼斯发现了一种新型变异新冠病毒。有2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感染了这种病毒,其中1例已死亡。 [25]2月21日,据今日俄罗斯报道,印度卫生官员表示,在印度各地发现了多达240种新冠病毒毒株的新型变种,需采取积极应对措施 [10]。3月30日,中国—世卫组织新冠病毒溯源联合研究报告在日内瓦发布。报告称,武汉早期病例很多与华南海鲜市场有关,但是也有病例与其他市场相关,这显示华南海鲜市场不是新冠病毒的最初来源地,目前还不能确定病毒传染到华南市场的途径。 [72]3月31日,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冠病毒溯源联合研究中方专家组组长梁万年在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冠病毒溯源联合研究中方专家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新冠病毒溯源联合研究工作的情况。其中主要结论为:在蝙蝠和穿山甲中发现了与新冠病毒基因序列具有高度相似性冠状病毒,但相似度尚不足以使其成为新冠病毒的直接祖先;水貂和猫等动物对新冠病毒高度易感。提示蝙蝠、穿山甲或者鼬科、猫科动物,以及其他物种都可能是潜在的自然宿主。 [74]5月,南非第三波新冠疫情期间,南非国内首次发现了C.1.2变异毒株。 [82]5月31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从当天起,把最早在英国、印度等国发现的新冠变异病毒的名称改用希腊字母命名,主要是为了避免对相关国家造成污名化。依照新命名方式,最早在英国发现的B.1.1.7变异病毒改称为阿尔法(Alpha)变异病毒;最早在南非发现的B.1.351改称为贝塔(Beta)变异病毒,以此类推。 [98]6月14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报告,将最早在秘鲁发现的C.37毒株以希腊字母 λ(拉姆达)命名,并列为“需要留意”的变异病毒之一。 [99]8月2日,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300多个政党、社会组织和智库向世界卫生组织秘书处提交《联合声明》,强调面对新冠病毒对人类生命安全和健康的严重威胁,国际社会需要加强抗疫合作,呼吁世卫组织客观公正地开展全球新冠病毒溯源研究,坚决反对将溯源问题政治化。 [78]8月9日消息,据全球最大的流感及新型冠状病毒数据平台“流感数据共享全球倡议”的数据显示,目前美国已有1060例由“拉姆达”毒株引起的新冠肺炎病例。 [80]11月15日,据今日俄罗斯电视台报道,根据法国当地媒体报道,法国西北部布列塔尼地区发现了一种新冠病毒新毒株“B.1.640”,其刺突蛋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异 [86]。11月27日,据外媒报道,荷兰卫生当局表示,当地时间周五从南非抵达阿姆斯特丹的两架航班中,有61名乘客COVID-19检测呈阳性。 [90]变异毒株播报编辑2021年11月24日报道,科学家日前发出警告称,一种携带“极其大量”突变的新冠病毒变异毒株“悄然出现”,在多国疫情“再现高峰”之际,这样一种新变异毒株的出现或将“雪上加霜” [87]。剑桥大学临床微生物学教授拉维·古普塔表示,B.1.1.529上的两种突变增加了传染性,降低了抗体识别能力。从目前的突变来看,这确实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不过他表示,这种病毒的一个关键特性尚不清楚,那就是它的传染性,因为这才是导致德尔塔变种占据主导地位的关键原因,“免疫逃逸只是可能发生的情况的一部分”。科学家们称,将密切关注这一新变种,观察它是否有积聚势头,或是更广泛传播的迹象。而一些病毒学家已经开始对南非的情况感到深深的担忧。他们表示,目前南非的B.1.1.529感染病例都来自豪登省,而当地近日的病例出现了激增,这很可能是由一种新的变异毒株驱动,因为新增病例在非常局部的地区突然上升。不仅如此,在南非现有病例中,其中一名病患是尚未满周岁的女婴,这意味着已出现了家庭传播。伦敦大学学院遗传学研究所所长弗朗索瓦·巴洛克斯教授表示,B.1.1.529变异毒株中的大量突变,显然是在一次“单一爆发”中累积起来的,这表明它可能是在免疫系统较弱的人,如未经治疗的艾滋病毒/艾滋病(HIV)患者慢性感染期间进化而来的。弗朗索瓦·巴洛克斯教授认为,通过中和相对于阿尔法或德尔塔的抗体,它很难被识别。巴洛克斯的说法,印证了科学家此前的担忧或已成为现实,即艾滋病毒和新冠病毒的“碰撞”可能会使根除新冠大流行的努力复杂化,晚期艾滋病患者可能成为新冠病毒突变的一个来源,甚至“成为全世界变异病毒的工厂” [87]。南非发现新型新冠病毒变种B.1.1.529。2021年11月25日(当地时间)南非政府发布这种新毒株的相关声明。经过南非国家传染病研究所和私人检测实验室合作进行基因组测序后,目前已在22例阳性病例中检测到该变异毒株。科研人员警告称,新毒株存在大量突变,可能会通过躲避人体防御机制带来新一波疫情。2021年11月26日,世卫组织将举行紧急会议,对新变种展开进一步评估。 [88]2021年11月消息,世界卫生组织(WHO)召开特别会议,宣布将非洲南部报告的新冠变异毒株B.1.1.529 标记为“担忧变体”(variant of concern),并用希腊字母Ο( Omicron)命名。 [89]当地时间2023年12月8日,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官网首次将JN.1单独纳入新冠临近预报(SARS-CoV-2 Nowcast),称JN.1是当前美国增长最快的新冠变异株。JN.1是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BA.2.86的分支。 [108]命名过程播报编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在武汉出现后,外界对这种病症的称呼各不相同,但都带上了“武汉(Wuhan)”这一地名。2020年1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造成新冠肺炎疫情的新型冠状病毒命名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未提及“武汉”。 [3]外界有传闻称新型冠状病毒已被命名为SARI。针对病毒的命名,世卫组织新型传染病和动物传染病代理负责人科霍夫(Maria D. Van Kerkhove)表示,世卫组织现在没有时间讨论病毒的命名,待有时间会进行这项工作,目前仍称之为2019-nCoV [61]。2月11日,国际病毒分类学委员会在其官方网站上宣布,新型冠状病毒的英文名为“SARS-CoV-2” [75-76]。同月9日,钟南山院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曾表示,新型冠状病毒与SARS冠状病毒是同一类,但不是同一种。同月12日,美国《科学》杂志网站报道说,国际病毒分类学委员会冠状病毒研究小组主席约翰·齐布尔表示,他们是根据基因测序等方面的分类学研究提出这个名称,“这一名称与SARS疾病之间没有关联”。 [62-63]有媒体报道,一些专家对国际病毒分类学委员会提出的这一名称持不同意见,正在商讨能否推动重新命名。 [63]2021年5月31日(当地时间),世卫组织宣布使用希腊字母命名新冠病毒变异株。这一方法简单且易于使用和记忆。为避免污名化和歧视性的新冠病毒变异株名称,世卫组织在多个潜在的命名系统中选择了希腊字母,该命名法不会取代病毒原有的科学名称。 [77]研究处置播报编辑2019年12月30日,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处发布《关于做好不明原因肺炎救治工作的紧急通知》。通知要求各医疗机构要及时追踪统计救治情况,并按要求及时上报 [4]。预防措施12月31日上午,国家卫健委专家组抵达武汉,展开相关检测核实、病毒分型、隔离治疗、终末消毒等工作 [4]。调查发现,该次肺炎病例大部分为华南海鲜城经营户 [4]。12月31日,武汉市组织同济医院、省疾控中心、中科院武汉病毒所、武汉市传染病医院及武汉市疾控中心等单位的临床医学、流行病学、病毒学专家进行会诊,专家从病情、治疗转归、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初步检测等方面情况分析认为上述病例系病毒性肺炎。 [100]2020年1月1日,对华南海鲜批发市场采取休市措施,并对武汉市公共场所,特别是农贸市场进一步加强防病指导和环境卫生管理。三是广泛宣传防病知识,增强公众自我防护意识。四是配合国家和省进行病原学研究。五是配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及时向世界卫生组织等通报疫情信息 [33]。1月5日晚,武汉市卫健委通报,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部分患者为武汉市华南海鲜城(华南海鲜批发市场)经营户。初步调查表明,未发现明确的人传人证据,未发现医务人员感染。已排除流感、禽流感、腺病毒、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和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等呼吸道病原。病原鉴定和病因溯源工作仍在进一步进行中 [34]。截至1月7日21时,实验室检出一种新型冠状病毒,获得该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经核酸检测方法共检出新型冠状病毒阳性结果15例,从1例阳性病人样本中分离出该病毒,电镜下呈现典型的冠状病毒形态。专家组认为,本次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病例的病原体初步判定为新型冠状病毒 [35]。截至1月10日24时,已完成病原核酸检测。国家、省市专家组对收入医院观察、治疗的患者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史、实验室检测结果等进行综合研判,初步诊断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41例,其中已出院2例、重症7例、死亡1例,其余患者病情稳定。所有密切接触者739人,其中医务人员419人,均已接受医学观察,没有发现相关病例 [33]。1月,世界卫生组织(WHO)发言人塔里克·亚沙雷维奇说,世界卫生组织不建议针对新型冠状病毒在中国的出现设置任何人员流动的限制,目前不能确定病毒会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36]。1月12日,病毒病所专家再次在华南海鲜市场采集野生动物贩卖商铺相关标本70份,并转运至实验室进行检测 [37]。1月20日,国家卫健委发布2020年1号公告,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规定的检疫传染病管理 [38]。同日,钟南山院士指出,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来源很大可能是野生动物,具体是什么动物,还不清楚 [39]。1月21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等几个研究机构在线发表论文,推测新型冠状病毒的自然宿主也可能是蝙蝠 [39]。1月22日,国家基因组科学数据中心正式发布2019新型冠状病毒资源库 [40]。同日,北京大学、广西中医药大学等单位联合发表论文称:蛇可能是造成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爆发的野生动物库 [39]。1月23日,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石正丽团队在bioRxiv预印版平台上发表文章Discovery of a novel coronavirus associated with the recent pneumonia outbreak in humans and its potential bat origin,报道了2019新型冠状病毒(nCoV-2019)。在该篇文章中,石正丽团队报道了这次在武汉最新发现的冠状病毒——nCoV-2019,该病毒导致了这一次流行病的爆发。nCoV-2019与一种蝙蝠中的冠状病毒的序列一致性高达96%。通过对其保守的7个非结构蛋白进行对比,发现nCoV-2019属于SARSr-CoV,另外,nCoV-2019进入细胞的受体与SARS-CoV一样,均为ACE2。 [41]1月24日,发布了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成功分离的中国第一株病毒毒株信息及其电镜照片、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引物和探针序列等中国国内首次发布的重要权威信息,并提供共享服务 [42]。同日,沪研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盒通过检验 [43]。同日,《柳叶刀》在线发表有关2019新型冠状病毒研究的论文,《柳叶刀》及《柳叶刀-感染病学》同时推出“冠状病毒”专题,包括两篇原创研究论文、两篇评论及一篇社论 [44-45]。1月25日,国际知名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中国团队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研究论文称,通过对新型肺炎患者的样本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发现了一种从未见过的乙型冠状病毒属病毒,它成为可以感染人类的冠状病毒科中的第七个成员 [46]。1月26日,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在病毒溯源研究中取得阶段性进展。该所首次从华南海鲜市场的585份环境样本中,检测到33份样品含有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并成功在阳性环境标本中分离病毒,提示该病毒来源于华南海鲜市场销售的野生动物 [37]。1月27日,浙江省疾控中心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已经成功分离出新型冠状病毒毒株,这是继国家疾控中心之后中国第二个成功分离出新型冠状病毒毒株的实验室,也是中国第一个成功分离出新型冠状病毒毒株的省级实验室 [47]。同日,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功分离出广东省第一株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毒株,这是从一例病例的肺泡灌洗液中分离出来的,使用了vero-E6传代细胞系 [48]。vero-E6传代细胞1月26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宣布,近日应急审批通过4家企业4个新型冠状病毒检测产品,进一步扩大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供给能力,全力服务疫情防控需要。目前,已应急批准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和2019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测序系统等4个产品。 [49]2月,华南农业大学、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沈永义教授、肖立华教授等科研人员联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杨瑞馥研究员及广州动物园科研部陈武高级兽医师开展的最新研究表明,穿山甲为新型冠状病毒潜在中间宿主。这一最新发现将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源头防控具有重大意义。 [50]2月10日,湖北省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张定宇介绍,新冠肺炎实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目前在我们医院的治愈率还是很高的,目前我们医院收治的新冠肺炎的患者累计超过了1500余例,绝大部分患者,包括重症及危重症患者,经过各种氧疗、对症治疗和免疫调节治疗以后,均可以顺利出院,市民不必过分恐慌。” [14]2月22日,钟南山院士团队专家、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赵金存教授团队联合广州海关从广州本地被感染的病例样本中成功分离出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毒株。其后,该团队又从新冠肺炎患者的粪便标本中分离出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近日,他们再次从新冠肺炎患者尿液中分离出新冠病毒。目前,相关课题组正在围绕病毒的致病机制和药物治疗靶点等开展研究 [51]。2月16日至24日,华中科技大学团队完成了9例新冠肺炎遗体病理解剖。从中,该团队发现,新冠病毒不仅损害了肺,还包括免疫系统及其他器官。 [52]2月25日,国内首例新冠肺炎并脑炎患者治愈出院,北京地坛医院表示,新冠肺炎患者可合并ARDS、心肌损害、凝血功能异常、肾脏损伤、肝脏损害等多脏器损害,此病例在全球尚属首例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报道。 [53]3月4日,由韩国化学研究院牵头的新型病毒融合研究团队(CEVI融合研究团队)已发现可以对抗新冠病毒(2019-nCoV)的抗体。新冠病毒的刺突蛋白结构与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和“非典”(SARS)的刺突蛋白结构非常相近,并已确认后者的中和抗体可与其相结合 [54]。3月4日,中国科研团队发现:新冠病毒已于近期产生了149个突变点,并演化出了两个亚型,分别是L亚型和S亚型。研究发现,在地域分布及人群中的比例,这两个亚型表现出了很大测差异。其中S型是相对更古老的版本,而L亚型更具侵略性传染力更强。对不同亚型的深入了解,将有助于新冠肺炎的差异化的治疗和防控。 [55]3月10日,韩国成功合成用于识别新冠病毒抗体的蛋白质。韩国疾病管理本部旗下国立保健研究院称,利用该蛋白质能从恢复期的患者血液中提取中和抗体生成细胞(B细胞)。这有助于形成新冠病毒抗体,是研发药物治剂不可或缺的部分。 [56]4月30日,英媒称新冠病毒已变异出至少10种不同变种,其中一种最危险。科学家将这种变种命名为A2a。据报道,该变种比其他变种更善于“在人际间传播”。 [57]5月1日,世界卫生组织表示,确定新冠病毒源自自然界。世卫组织卫生紧急项目执行主任迈克尔·瑞安当天在记者会上说,该组织多次听取数位仔细研究过新冠病毒基因序列和病毒本身的专家的意见,确定新冠病毒源自自然界。 [58]5月3日,北京大学谢正伟团队和军事医学科学院秦正峰团队合作,在生物预印本网站(bioRxiv)上发表题为“A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system reveals liquiritin inhibits SARSCoV-2 by mimicking type I interferon”(人工智能系统显示,甘草苷通过模仿I型干扰素抑制SARSCoV-2)的研究论文。 [59]SARSCoV-22020年8月25日,通过在实验室小动物身上进行活体实验,美国和中国两组科研人员发现,在鼻腔滴入候选新冠疫苗可起到免疫效果,且可能比传统注射疫苗方式更有效,有望在疫苗投入使用后,更高效地提供给大众使用,滴鼻免疫的方法有望减少腺病毒载体本身带来的潜在免疫问题,实现更佳的免疫效果 [60]。2020年8月,国际学术期刊《自然》正式刊印了华中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这一研究是在前期总结武汉市公共卫生干预措施与疫情流行趋势关联性的论文基础上,进一步通过数学模型评估了防控效果,揭示了新冠病毒的传播特征。新的模型研究揭示了新冠病毒具有两大特征:高传染性和高隐蔽性。新冠病毒的高传染性和高隐蔽性大大增加了疫情防控的难度,也解释了病毒在全球范围内迅速传播的原因。研究还进一步通过模型预测,评估了在不同条件下解除防控措施导致疫情反弹的可能性。 [5]2020年9月,清华大学生命学院李赛研究员课题组联合浙大一院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李兰娟院士课题组,在国际上首次解析了真实新型冠状病毒全病毒三维精细结构,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分辨率。 [6]新冠病毒全病毒精细结构2020年10月,澳大利亚一项最新研究显示,新冠病毒可在钞票、玻璃等表面存活近一个月 [7]。2021年2021年9月,近日,印度批准了一种新的新冠疫苗——ZyCoV-D,该疫苗使用环状DNA链,能激发免疫系统对抗新冠病毒。ZyCoV-D作为全球首个用于人类的DNA疫苗获得批准,预示着针对各种疾病的DNA疫苗的到来。《自然》网站报道称,ZyCoV-D无需针头注射即可进入皮肤,研究人员在临床试验中发现其对有症状的新冠患者保护率为67%,或将于本月在印度使用。 [83]2021年12月22日,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首款可紧急用于治疗新冠病毒感染的口服药物Paxlovid。 [92]2022年2022年,中澳两国研究人员共同参与的一项新研究发现,大气压冷等离子体能够抑制冠状病毒侵入人体细胞,为研发可预防新冠病毒的鼻喷剂等药物打下基础。 [102]2023年2023年5月5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06]8月9日,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宣布,将EG.5冠状病毒株归类为“关注变异毒株”。 [107]传播途径播报编辑新型冠状病毒主要的传播途径还是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气溶胶和粪—口等传播途径尚待进一步明确。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病例多可以追踪到与确诊的病例有过近距离密切接触的情况。 [11] [27]直接传播是指患者喷嚏、咳嗽、说话的飞沫,呼出的气体近距离直接吸入导致的感染; [28]气溶胶传播是指飞沫混合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吸入后导致感染; [28]接触传播是指飞沫沉积在物品表面,接触污染手后,再接触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导致感染。 [28]母婴传播新冠病毒检测呈阳性的母亲可能通过胎盘将病毒传染给了婴儿,且新冠病毒还可能在胎盘细胞中活跃复制 [29]。病理解剖播报编辑首先累及到肺,表现在肺脏里面有实变,有大量的渗出,有炎症细胞因子的侵润,和炎症细胞大量的浸润等。同时,在小的支气管里看到很多分泌物,堵塞了小气道,影响了气体的交换。电镜下肺里还能够看到病毒颗粒。同时用核酸检测方法,发现病毒核酸。免疫系统受累比较重。临床上可以看到白细胞少、淋巴细胞减少和病情的进展甚至死亡有非常明确的相关性。免疫力低了,非常容易出现细菌、真菌的感染。 [26]易感人群播报编辑各个年龄段的人都可能被感染,被感染的主要是成年人,其中老年人和体弱多病的人似乎更容易被感染。 [11]儿童和孕产妇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易感人群。 [30]主要症状播报编辑感染病毒的人会出现程度不同的症状,有的只是发烧或轻微咳嗽,有的会发展为肺炎,有的则更为严重甚至死亡。该病毒致死率约为2%到4%,但这是一个非常早期的百分比,随着更多信息的获得可能会改变。同时,这并不意味着它不严重,只是说病毒感染者不一定人人都会面临最严重的后果。 [11]典型体征和症状症状百分比发烧87.9%干咳67.7%疲劳感38.1%积痰33.4%呼吸急促18.6%肌肉/关节痛14.8%咽喉酸痛13.9%头痛13.6%寒颤11.4%恶心呕吐5.0%鼻腔堵塞4.8%腹泻3.7%咯血0.9%眼结膜充血0.8%数据源于截至2020年2月20日55924例实验室确诊病例。 [105]诊断标准播报编辑第六版诊断标准取消湖北省和湖北省以外其他省份的区别。统一分为“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两类。疑似病例判定分两种情形。一是“有流行病学史中的任何一条,且符合临床表现中任意2条(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具有上述肺炎影像学特征;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计数减少)。二是“无明确流行病学史的,且符合临床表现中的3条(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具有上述肺炎影像学特征;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计数减少)。确诊病例需有病原学证据阳性结果(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或病毒基因测序,与已知的新型冠状病毒高度同源)。 [31]防控措施播报编辑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境外感染者在入关时,海关是第一道防线。海关通过测量体温、询问症状,以及对过去40天旅行史的报告。第二道防线,入境后的人员要进行14天的隔离观察,如果处在潜伏期的进来了,就能够发现。第三道防线,出现症状以后要去到医疗机构就诊。一旦有病人很快能够诊断治疗。(参考资料: [26] [101])基础防护取消多年传统的留学生团年饭、发布病毒性肺炎预警提醒、发放一次性口罩等防护用具,逐个当面提醒学生注意疫情防控。湖北教育部门把学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采取措施组织各方力量开展防控,力争遏制疫情蔓延势头。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在汉高校均已发布病毒性肺炎防护预警提醒,不少高校均要求学生宿舍不允许留宿他人,访客必须在门房登记后在规定时间内离开。在汉各校均明确建议留校研究生、留学生非必须原因尽量不要外出,尤其不到人流量大的场所逗留。作为基础科研重要力量,华中科技大学各附属医院、十个临床医学院等全部投入疫情防控工作。此外,湖北省教育厅2020年1月21日也向全省大中小学发布寒假安全提示,提醒家长做好基础防护。 [64]防护指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不同风险人群防护指南》为指导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不同风险人群防护工作,特制订本指南。本指南适用于普通居家人员、出行人员、居家隔离人员、特定行业人员。一、普通居家人员(一)尽量减少外出活动。减少走亲访友和聚餐,尽量在家休息。减少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活动,尤其是相对封闭、空气流动差的场所,例如公共浴池、温泉、影院、网吧、KTV、商场、车站、机场、码头和展览馆等。(二)做好个人防护和手卫生。家庭置备体温计、口罩、家用消毒用品等物品。未接触过疑似或确诊患者且外观完好、无异味或脏污的口罩,回家后可放置于居室通风干燥处,以备下次使用。需要丢弃的口罩,按照生活垃圾分类的要求处理。随时保持手卫生,从公共场所返回、咳嗽手捂之后、饭前便后,用洗手液或香皂流水洗手,或者使用免洗洗手液。不确定手是否清洁时,避免用手接触口鼻眼。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手肘衣服遮住口鼻。(三)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居室整洁,勤开窗,经常通风,定时消毒。平衡膳食,均衡营养,适度运动,充分休息。不随地吐痰,口鼻分泌物用纸巾包好,弃置于有盖垃圾箱内。(四)主动做好个人与家庭成员的健康监测,自觉发热时要主动测量体温。家中有小孩的,要早晚摸小孩的额头,如有发热要为其测量体温。(五)若出现发热、咳嗽、咽痛、胸闷、呼吸困难、乏力、恶心呕吐、腹泻、结膜炎、肌肉酸痛等可疑症状,应根据病情,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二、出行人员(一)日常生活与工作出行人员,外出前往超市、餐馆等公共场所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要佩戴口罩,尽量减少与他人的近距离接触。个人独处、自己开车或独自到公园散步等感染风险较低时,不需要佩戴口罩。(二)出现可疑症状需到医疗机构就诊时,应佩戴口罩,可选用医用外科口罩,尽量避免乘坐地铁、公交车等交通工具,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场所。就诊时应主动告知医务人员相关疾病流行地区的旅行居住史,以及与他人接触情况,配合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相关调查。(三)远距离出行人员,需事先了解目的地是否为疾病流行地区。如必须前往疾病流行地区,应事先配备口罩、便携式免洗洗手液、体温计等必要物品。旅行途中,尽量减少与他人的近距离接触,在人员密集的公共交通场所和乘坐交通工具时要佩戴KN95/N95及以上颗粒物防护口罩。口罩在变形、弄湿或弄脏导致防护性能降低时需及时更换。妥善保留赴流行地区时公共交通票据信息,以备查询。从疾病流行地区返回,应尽快到所在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进行登记并进行医学观察,医学观察期限为离开疾病流行地区后 14 天。医学观察期间进行体温、体征等状况监测,尽量做到单独居住或居住在通风良好的单人房间,减少与家人的密切接触。三、居家隔离人员(一)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密切接触者,采取居家隔离医学观察。医学观察期限为自最后一次与病例、感染者发生无有效防护的接触后 14 天。居家隔离人员应相对独立居住,尽可能减少与共同居住人员的接触,做好医学观察场所的清洁与消毒工作,避免交叉感染。观察期间不得外出,如果必须外出,经医学观察管理人员批准后方可,并要佩戴医用外科口罩,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二)居家隔离人员每日至少进行2次体温测定,谢绝探访。尽量减少与家人的密切接触,不得与家属共用任何可能导致间接接触感染的物品,包括牙刷、香烟、餐具、食物、饮料、毛巾、衣物及床上用品等。(三)他人进入居家隔离人员居住空间时,应规范佩戴KN95/N95及以上颗粒物防护口罩,期间不要触碰和调整口罩。尽量避免与居家隔离人员直接接触,如发生任何直接接触,应及时做好清洁消毒。四、特定行业人员(一)对于公共交通工具司乘人员、出租车司机、公共场所服务人员、武警、交警、安保人员、媒体记者、快递人员等行业人员,因日常接触人员较多,存在感染风险,其所在单位应为其配置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或KN95/N95及以上颗粒物防护口罩,以及手消毒液、消毒纸巾、体温计等物品,并做好工作环境的日常清洁与消毒。工作期间,应做好个人防护,规范佩戴口罩上岗。口罩在变形、弄湿或弄脏导致防护性能降低时需及时更换。注意保持手卫生,用洗手液或香皂流水洗手,或者使用免洗洗手液。每日至少2次测量体温。一般情况下,不必穿戴防护服、防护面罩等防护用品。如出现可疑症状(如发热、咳嗽、咽痛、胸闷、呼吸困难、乏力、恶心呕吐、腹泻、结膜炎、肌肉酸痛等),应立即停止工作,根据病情居家隔离或就医。(二)对于隔离病区工作人员、医学观察场所工作人员、疑似和确诊病例转运人员,建议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手套、医用一次性防护服、医用防护口罩或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防护面屏或护目镜、工作鞋或胶靴、防水靴套等。(三)对于流行病学调查人员,开展密切接触者调查时,穿戴一次性工作帽、医用外科口罩、工作服、一次性手套,与被调查对象保持1米以上距离。开展疑似和确诊病例调查时,建议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手套、医用一次性防护服、KN95/N95及以上颗粒物防护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防护面屏或护目镜、工作鞋或胶靴、防水靴套等,对疑似和确诊病例也可考虑采取电话或视频方式流调。(四)对于标本采集人员、生物安全实验室工作人员,建议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双层手套、医用一次性防护服、KN95/N95及以上颗粒物防护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或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防护面屏、工作鞋或胶靴、防水靴套。必要时,可加穿防水围裙或防水隔离衣。(五)对于环境清洁消毒人员、尸体处理人员,建议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手套和长袖加厚橡胶手套、医用一次性防护服、KN95/N95及以上颗粒物防护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工作鞋或胶靴、防水靴套、防水围裙或防水隔离衣等。环境清洁消毒人员使用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时,根据消毒剂种类选配尘毒组合的滤毒盒或滤毒罐,做好消毒剂等化学品的防护。 [66]预防方法到底应该如何预防感染冠状病毒,北京市疾控中心建议要加强个人防护,避免接触野生禽畜,杜绝带病上班、聚会。从武汉等地外出旅行归来,如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应根据病情就近选择医院发热门诊就医,并戴上口罩就诊,同时告知医生类似病人或动物接触史、旅行史等。具体建议如下:一、加强个人防护1.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发热呼吸道感染病人,如需接触时要佩戴口罩。2.勤洗手。尤其在手被呼吸道分泌物污染时、触摸过公共设施后、照顾发热呼吸道感染或呕吐腹泻病人后、探访医院后、处理被污染的物品以及接触动物、动物饲料或动物粪便后。3.不要随地吐痰。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或袖肘遮住口、鼻。4.加强锻炼,规律作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二、避免接触野生禽畜1.避免接触禽畜、野生动物及其排泄物和分泌物,避免购买活禽和野生动物。2.避免前往动物农场和屠宰场、活禽动物交易市场或摊位、野生动物栖息地或等场所。必须前往时要做好防护,尤其是职业暴露人群。3.避免食用野生动物。不要食用已经患病的动物及其制品;要从正规渠道购买冰鲜禽肉,食用禽肉蛋奶时要充分煮熟,处理生鲜制品时,器具要生熟分开并及时清洗,避免交叉污染。三、杜绝带病上班、聚会如有发烧、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居家休息,减少外出和旅行,天气良好时居室多通风,接触他人请佩戴口罩,必要时建议及时就医。要避免带病上班、上课及聚会。四、及时就医从武汉等地外出旅行归来,如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应根据病情就近选择医院发热门诊就医,并戴上口罩就诊,同时告知医生类似病人或动物接触史、旅行史等。 [65]以上图片来自: [2]核酸检测2022年7月2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通知,要求进一步推动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全国互认。 [96]美国范德堡大学的卡尔·约翰逊等研究人员发现,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灵敏度随人体昼夜节律而异。人们在中午进行检测获得准确阳性测试结果的可能性比晚上高2倍。研究结果2021年10月26日发表在《生物节律杂志》上。研究人员认为,这些数据支持一种假设,即新冠病毒根据自然昼夜节律在人体内的行为有所不同,对其他病毒和细菌感染的研究也暗示了这一点。受感染的细胞将传染性病毒颗粒释放到血液和黏液中,即“病毒散播”,在中午似乎更活跃,因为人体生物钟调节了免疫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晚上8点以后病毒载量较低。如果人们选择在这时候进行检测,出现假阴性结果的可能性可能会更高。 [84-85]研究人员认为,可以利用时间因素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干预策略甚至疫苗策略的有效性。为了提高结果的准确性,应该在一天中的最佳时间进行检测,同时还能避免假阴性测试结果的出现,尤其是在无症状感染人群中。 [84-85]及时就诊病毒性肺炎多见于冬春季,可散发或暴发流行,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浑身酸痛、少部分有呼吸困难,肺部浸润影。病毒性肺炎与病毒的毒力、感染途径以及宿主的年龄、免疫状态有关。引起病毒性肺炎的病毒以流行性感冒病毒为常见,其他为副流感病毒、巨细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冠状病毒等。确诊则有赖于病原学检查,包括病毒分离、血清学检查以及病毒抗原及核酸检测。该病可防可控,预防上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到封闭、空气不流通的公众场合和人多集中地方,外出可佩戴口罩。临床以对症治疗为主,需卧床休息。如有上述症状,特别是持续发热不退,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32]社会影响播报编辑2020年8月27日,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新冠疫情影响全球数百万人精神健康。全球范围内,精神健康已经是一个被忽视的健康问题。全球有近10亿人受到不同程度的精神健康问题影响,有害使用酒精导致每年有300万人死亡。但是只有少数人能享受高质量的咨询和治疗。在中低收入国家,患有精神疾病、神经和药物滥用问题的人中,有75%以上的人不能享受任何治疗。世卫组织呼吁大规模增加对精神卫生的投入。 [71]捐助情况播报编辑捐助情况主词条:武汉加油相关报道播报编辑2020年3月4日,香港渔农自然护理署发布消息,香港出现全球首例宠物狗低程度感染新冠病毒个案,引发外界广泛关注 [67];4月5日,美国纽约布朗克斯动物园(Bronx Zoo)表示:该园一只马来亚虎新冠病毒检测结果为阳性,可能是被一名当时已感染病毒但无症状的管理员传染,这是全球首次发现老虎感染新冠病毒病例 [68-69];2020年5月15日,由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讲座教授袁国勇领导的研究团队近日表示,经最新研究证实,新型冠状病毒能感染人类和中华菊头蝠的肠道细胞,并保持强大的复制能力,研究结果支持新冠病毒很可能源于蝙蝠,人类肠道亦可能是另一种病毒传播途径,有关该研究的论文已于13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 [70]。2020年10月11日据美国彭博社报道,澳大利亚疾病预防中心的科学家表示,新冠病毒非常“坚固”,可以在室温或20摄氏度的光滑表面上存活28天,例如手机屏幕和塑料钞票上。相比之下,普通流感病毒生存期为17天。该研究强调了纸币、触摸屏设备以及提手和扶手对传播病毒的风险。 这项研究也发现新冠病毒在较凉的天气中存活时间更长,因此病毒在冬季可能比夏季更难控制。该中心副主任伊格斯称:“结果表明,新冠病毒可以长时间在表面上保持传染性,因此我们必须定期洗手,维持表面清洁的良好习惯。” [7]2021年1月14日至2月10日,17名中方专家和17名外方专家组成联合专家组,分为流行病学、分子溯源、动物与环境3个工作组,在武汉开展了为期28天的全球溯源研究中国部分工作,在此基础上撰写了研究报告。根据现有科学证据和发现,联合专家组对新冠病毒引入人类4种传播途径的可能性进行了定性风险评估,并用“极不可能”“不可能”“可能”“比较可能”“非常可能”5个层级评价。报告认为,新冠病毒“可能至比较可能”从原始动物宿主直接传人,“比较可能至非常可能”经由中间宿主引入人类,“可能”通过冷链食品传人,“极不可能”通过实验室事件传人。为了发现和确认早期新冠病例,流行病学工作组评估了2019年底武汉和周边地区对呼吸道疾病发病率的监测数据。所有这些研究中,没有任何证据显示新冠疫情暴发前几个月的呼吸道疾病发病率受新冠病毒影响。分子溯源工作组分析了从动物身上采集病毒的基因组数据。已有证据显示,与新冠病毒最相近的冠状病毒存在于蝙蝠和穿山甲体内,表明这两种哺乳动物可能是新冠病毒的宿主,但病毒相似度尚不足以使其成为新冠病毒的直接祖先。此外,水貂和猫等动物对新冠病毒高度易感,表明可能还有其他动物是潜在宿主。动物与环境工作组在对中国野生动物采样和检测中,没有发现新冠病毒的存在。动物与环境工作组对从菊头蝠和穿山甲等动物体内发现的与新冠病毒有亲缘关系的冠状病毒进行了分析。在疫情发生前后从中国31个省、区、市收集到的超过80000份野生动物、家畜和家禽样本中,也没检测到新冠病毒抗体或核酸的阳性结果。 [73]2021年8月16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就世界卫生组织秘书处日前关于下阶段新冠病毒溯源问题的声明回答记者提问。外交部召开新冠病毒溯源问题驻华使节吹风会,全面阐述了中方在溯源问题上的立场主张和最新工作进展。华春莹强调,世卫组织是由成员国主导的。溯源工作事关重大,全球下阶段溯源工作也必须由成员国主导。秘书处应就全球溯源工作计划、包括后续机制同成员国充分协商,认真履行世卫大会相关决议,尊重成员国意见,对当事国的溯源计划更应同当事国协商确定,在此基础上有效开展合作。 [81]2021年12月1日,加拿大环境和气候变化部发布消息说,加拿大在3只野生白尾鹿样本中检测出新冠病毒。这是加拿大首次发现野生动物感染新冠病毒。这3只白尾鹿生活在加拿大魁北克省埃斯特里地区,检测样本采集于11月6日至8日,当时它们没有任何感染新冠病毒的症状,但11月29日的检测结果显示它们已感染新冠病毒。 [91]2022年1月5日,据多家法国媒体报道,去年12月9日,法国马赛地中海传染病医疗和教学研究所对外表示,发现了一种新冠病毒新的变异毒株,该毒株编号为B.1.640.2,也被称为“IHU”毒株。该毒株包含46个突变点和37个缺失。该毒株最早在一位从刚果返回法国的病人身上发现。截至目前,马赛地中海传染病医疗和教学研究院共发现了12例该毒株感染者。由于样本较少,目前很难评估其传染性和危险性。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将该毒株列为接受观察的新冠变种。 [93]2022年4月12日,韩国中央防疫对策本部通报,韩国首次在境内发现奥密克戎新重组毒株XL感染病例,目前正在对该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该确诊病例已接种完三剂新冠疫苗,于3月23日确诊,目前暂时无症状。 [94]新冠病毒疑似与美国生物公司相关2022年4月14日消息,有科学家发表论文表示新冠病毒中的一块基因序列与美国莫德纳公司在2016年申请专利的序列相匹配,这种情况自然发生的概率为三万亿分之一。美国媒体报道,作为一家生物制药公司,莫德纳与美国政府和军方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该公司与美国政府展开项目的合作者之一为流行病学家巴里克,他被美国媒体称为“冠状病毒之父”,与神秘的德特里克堡生物实验室有着紧密联系。 [95]2022年8月15日,美国儿科学会和儿童医院协会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美国已累计有近1430万名儿童确诊感染新冠病毒,2022年以来已有约640万儿童感染。 [97]靶向伴侣蛋白药物有望对抗新冠2022年11月,美国南加州大学凯克医学中心的一项新研究表明,一种名为GRP78的伴侣蛋白在导致新冠病毒的传播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研究还表明,阻断GRP78的产生,或者用一种新的靶向药物抑制其活性,可极大地减少新冠病毒复制。 [103]新冠病毒鹿传人证据出现2022年11月,加拿大科学家在魁北克南部三只鹿的鼻拭子样本内发现了新冠病毒遗传物质,并从两只鹿的样本中分离出活病毒——一种新的新冠病毒变种,这是首个新冠病毒鹿传人的证据。 [104]新手上路成长任务编辑入门编辑规则本人编辑我有疑问内容质疑在线客服官方贴吧意见反馈投诉建议举报不良信息未通过词条申诉投诉侵权信息封禁查询与解封©2024 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读 | 百科协议 | 隐私政策 | 百度百科合作平台 | 京ICP证030173号 京公网安备1100000200002019冠状病毒病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2019冠状病毒病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内容
主菜单
主菜单
移至侧栏
隐藏
导航
首页分类索引特色内容新闻动态最近更改随机条目资助维基百科
帮助
帮助维基社群方针与指引互助客栈知识问答字词转换IRC即时聊天联络我们关于维基百科
语言
语言链接位于页面顶部,标题的另一侧。
搜索
搜索
创建账号
登录
个人工具
创建账号 登录
未登录编辑者的页面 了解详情
贡献讨论
目录
移至侧栏
隐藏
序言
1名稱
2症状
开关症状子章节
2.1临床分類
3病因
开关病因子章节
3.1传播途徑
4检测
开关检测子章节
4.1病毒检测
4.1.1RT-PCR
4.1.2CRISPR
4.2影像学检测
4.2.1胸部電腦斷層
4.3实验室检测
5预防
开关预防子章节
5.1疫苗
5.2手部卫生
5.3呼吸道卫生
5.4个体防护
5.5保持社交距离
5.6通风和空气过滤
6治療
开关治療子章节
6.1藥物治療
6.1.1有共識
6.1.2有爭議
7預後
开关預後子章节
7.1并发症
7.2长期影响
7.3免疫
8流行病学
开关流行病学子章节
8.1分布
8.2死亡率
8.2.1致死率(CFR)
8.2.2感染者死亡率(IFR)
8.3性别差异
9动物感染
10參見
11注释
12参考文献
13延伸阅读
14外部連結
开关目录
2019冠状病毒病
190种语言
AfrikaansአማርኛPangcahAragonésÆngliscअंगिकाالعربيةالدارجةمصرىঅসমীয়াAsturianuAtikamekwАварअवधीAzərbaycancaتۆرکجهBikol CentralБеларускаяБеларуская (тарашкевіца)БългарскиभोजपुरीBanjarပအိုဝ်ႏဘာႏသာႏবাংলাབོད་ཡིགBrezhonegBosanskiBasa UgiБуряадCatalà閩東語 / Mìng-dĕ̤ng-ngṳ̄ᏣᎳᎩکوردیQırımtatarcaČeštinaСловѣньскъ / ⰔⰎⰑⰂⰡⰐⰠⰔⰍⰟЧӑвашлаCymraegDanskDagbanliDeutschThuɔŋjäŋZazakiދިވެހިބަސްཇོང་ཁΕλληνικάEmiliàn e rumagnòlEnglishEsperantoEspañolEestiEuskaraفارسیFulfuldeSuomiFrançaisArpetanNordfriiskFryskGaeilge贛語GalegoAvañe'ẽBahasa HulontaloગુજરાતીWayuunaikiGungbeGaelgHausa客家語/Hak-kâ-ngîHawaiʻiעבריתहिन्दीFiji HindiHrvatskiKreyòl ayisyenMagyarՀայերենInterlinguaBahasa IndonesiaIdoÍslenskaItalianoᐃᓄᒃᑎᑐᑦ / inuktitut日本語JawaქართულიTaqbaylitTyapGĩkũyũҚазақшаភាសាខ្មែរಕನ್ನಡ한국어कॉशुर / کٲشُرKurdîКыргызчаLatinaLëtzebuergeschLimburgsLombardLingálaລາວLietuviųLatviešuमैथिलीОлык марийMāoriMinangkabauМакедонскиമലയാളംМонголꯃꯤꯇꯩ ꯂꯣꯟဘာသာမန်मराठीBahasa Melayuမြန်မာဘာသာمازِرونیPlattdüütschNedersaksiesनेपालीNederlandsNorsk nynorskNorsk bokmålNouormandChi-ChewaOccitanଓଡ଼ିଆਪੰਜਾਬੀPapiamentuPolskiپنجابیپښتوPortuguêsPinayuananRuna SimiRumantschRomânăArmãneashtiРусскийСаха тылаᱥᱟᱱᱛᱟᱲᱤSarduScotsسنڌيSrpskohrvatski / српскохрватскиၽႃႇသႃႇတႆး සිංහලSimple EnglishSlovenčinaSlovenščinaChiShonaShqipСрпски / srpskiSiSwatiSesothoSundaSvenskaŚlůnskiSakizayaதமிழ்TayalತುಳುతెలుగుTetunไทยTürkmençeTagalogLea faka-TongaTürkçeSeediqXitsongaТатарча / tatarçaChiTumbukaئۇيغۇرچە / UyghurcheУкраїнськаاردوOʻzbekcha / ўзбекчаTiếng ViệtWalonWinaray吴语მარგალურიYorùbáVahcuenghⵜⴰⵎⴰⵣⵉⵖⵜ ⵜⴰⵏⴰⵡⴰⵢⵜ文言Bân-lâm-gú粵語IsiZulu
编辑链接
条目讨论
不转换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阅读编辑查看历史
工具
工具
移至侧栏
隐藏
操作
阅读编辑查看历史
常规
链入页面相关更改上传文件特殊页面固定链接页面信息引用本页获取短URL下载二维码维基数据项目
打印/导出
下载为PDF打印页面
在其他项目中
维基共享资源元维基维基新闻维基语录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此條目介紹的是一種冠状病毒病。关于病原體,请见「嚴重急性呼吸綜合症冠狀病毒2型」。关于疫情,请见「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定向至此。关于其他用法,请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消歧义)」。
维基百科中的醫學内容仅供参考,並不能視作專業意見。如需獲取醫療幫助或意見,请咨询专业人士。詳見醫學聲明。
2019冠状病毒病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2019冠狀病毒病症狀[1]症状發燒咳嗽疲劳呼吸急促氣短味嗅覺喪失有时完全无症状[2][3]併發症病毒性肺炎腎衰竭多重器官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急性肾损伤败血性休克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常見始發於感染后1-14天肇因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冠狀病毒2型(SARS-CoV-2)診斷方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测试(RT-PCR)CRISPR免疫分析臨床CT影像診斷預防洗手戴口罩隔离检疫保持社交距离[4]接种疫苗治療对症治疗盛行率676,609,955[5]确诊病例死亡數6,881,955[5]分类和外部资源醫學專科传染病ICD-11RA01.0ICD-10U07.1、U07.2OMIM301051DiseasesDB60833MedlinePlus007768eMedicine2500114[编辑此条目的维基数据]各地标准译名中国大陸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新冠感染)[6]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7] 臺灣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8]武漢肺炎[9][10] 香港2019冠狀病毒病[11][12]嚴重新型傳染性病原體呼吸系統病[13] 澳門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新冠肺炎)[14] 星馬2019冠狀病毒疾病[15] 世卫组织2019冠狀病毒病[16]
2019冠状病毒病(英語:Coronavirus disease 2019,缩写:COVID-19[17][18]),是一種由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冠狀病毒2型(縮寫:SARS-CoV-2)引發的傳染病,导致了一场持续的疫情,成为人類歷史上致死人數最多的流行病之一。該病已知的首名病人2019年末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湖北省武漢市[19][註 1]确诊,其后此病在全球范围内陆续被检测出。截至2023年3月10日,全球各國的官方通報已累计报告逾6.76亿名确诊病例、逾688.1万名患者死亡[5],目前仍在持續擴散中。世界各国对该病致死率(CFR)的估计值差异甚大,截止2021年2月8日,多数国家该病的觀測致死率在0.5%-5.0%之间[22][註 2],全球初步修正致死率约为2.9%[24]。
该疾病常见的症状包括发热、咳嗽、疲劳、呼吸急促、味嗅覺喪失[2][3][25][26]、肌肉酸痛等。自感染到出现症状的时间通常为1至14天。至少三分之一的感染者无症状[27]。大多数出现明显症状患者(81%)出现轻度至中度症状(最多为轻度肺炎),而14%出现严重症状(呼吸困难、缺氧或影像学上超过50%的肺部受累),5%出现危急症状(呼吸衰竭、休克或多重器官衰竭)[1]。老年人或存在相关基础疾病的患者出现严重症状的风险更高。有些人在康复后的几个月内仍会经历一系列的影响,而且已经观察到对器官的损害[28]。已展开多年的研究,以进一步调查该疾病的长期影响[28]。
病毒主要通过口鼻分泌物传播,包括咳嗽[註 3]、打喷嚏和说话产生的飞沫[3][30][31]。这些飞沫通常不会在空气中长距离传播[3][32]。但是,站在近处的人可能会因吸入这些飞沫而被感染[註 4]。人们也可能通过接触受污染的表面,然后再接触自己的脸而受到感染[3][30]。在封闭的空间内,也可能通过能够在空气中悬浮较长时间的气溶胶传播[33]。在出现症状后的前三天最具传染性,尽管在症状出现前和无症状的人身上都有可能传播[3][30],而有研究显示约40%-45%的患者为无症状感染者[34][35]。
已经开发出多种检测方法来诊断该疾病。标准的诊断方法是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RT-PCR)、转录介导扩增(英语:transcription-mediated amplification)(RMA)或通过鼻咽拭子的逆转录环介导的等温扩增(英语:Reverse Transcription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RT-LAMP)检测病毒的核酸。胸部CT成像也有助于诊断基于症状和风险因素被高度怀疑感染的个人[36][37]。
预防措施包括经常洗手、保持社交距离、隔离检疫、室内通风、咳嗽時掩住口鼻、避免用未清洗的手触摸面部[4][38][39]。在公共场所佩戴口罩可以非常有效地减少传播的风险[40][41]。
几种COVID-19疫苗已在不同国家获得批准和分发,这些国家已启动大规模疫苗接种运动。 其他预防措施包括保持身体距离或保持社交距離、隔离、室内空间通风、在公共场合使用口罩或面罩、咳嗽和打喷嚏时遮住口鼻、洗手以及让未洗过的手远离面部。 虽然正在开发抑制病毒的药物,但主要的治疗方法是对症治疗。 管理包括通过支持性护理、隔离、和实验措施来治疗症状。
世界卫生组织(WHO)于2020年1月30日宣布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42],至2023年5月5日解除[43],并于2020年3月11日评估认为2019冠状病毒病已具有大流行特征[44]。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認為,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是人類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面臨的最嚴峻危機[45]。
名稱[编辑]
主条目:2019冠状病毒病名称争议
参见:新型人类传染病命名最佳实践和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相關排外及種族主義 § 名称争议
2020年1月初,由於肺炎病例原因不明,並正進行病原鑑定及病因溯源等初步調查,因而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稱之為「不明原因肺炎」[46]。
1月8日,香港特區政府衛生署將其命名為“嚴重新型傳染性病原體呼吸系統病”(Severe Respiratory Disease associated with a Novel Infectious Agent)
[47][48]。卫生署在新闻公报中则称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49],后改称“2019冠狀病毒病”[50]。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将其命名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51]。
1月1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將此種病毒引發的病症稱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52]。2月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发出的通知以及次日下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发布会上,宣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暂命名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简称“新冠肺炎”(NCP)[53]。2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出通知,将英文名称修订为“COVID-19”,与世界卫生组织保持一致,中文名称保持不变[54]。
1月15日,中華民國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將其稱為“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Severe Pneumonia with Novel Pathogens)[55],并定义俗稱为「武漢肺炎」[9]。
2月11日,世界衛生組織正式宣布將此疾病定名為「2019冠状病毒病」(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表示在定名時须在名稱中使用“既不涉及地理位置、动物、个人或人群,又容易发音,并且与该疾病相关的名称”,以避免造成其他可能不准确的或汙名化的名称的問題[16][56][57]。
2022年12月26日,中國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公告,将2019冠状病毒病的名称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58][59][60]。
症状[编辑]
主条目:2019冠状病毒病症状(英语:Symptoms of COVID-19)
症狀
範圍
發燒
83–99%[1]
乾咳
59–82%[1]
乏力
44–70%[1]
咳痰
28–33%[1]
嗅覺喪失
15[61]-30%[26][62]
呼吸侷促
31–40%[1]
肌肉痛或关节痛
11–35%[1]
喉嚨痛
13.9%[63]
頭痛
13.6%[63]
畏寒
11.4%[63]
噁心及嘔吐
5.0%[63]
鼻塞
4.8%[63]
腹瀉
3.7-31%[64]
咳血
0.9%[63]
结膜充血
0.8%[63]
2019冠状病毒病的症狀及嚴重程度因人而異,本疾病存在無症狀感染者[65],有症狀患者主要以輕症居多(約81%)[66]。大多数患者的表现以類流感症狀(英语:Influenza-like illness)为主。发热是2019冠状病毒病最常见的症状[25],可能是高烧或低烧[25],大多数患者都会在某一阶段出现发热[25]。大多数患者也有咳嗽症状,可能是干咳或排痰性咳嗽[25]。
其它常见临床表现包括疲劳、四肢乏力、呼吸急促、鼻塞、肌肉和关节疼痛、打噴嚏、流鼻水、咳血、咳痰等[25][2][67][68]。大约40%的患者出现嗅觉丧失与味觉丧失,或对正常的嗅觉或味觉能力产生其他干扰[69][26],该症状一般出现在疾病早期[69]。部分輕症患者无肺炎表现,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等[70]。嚴重症狀包括呼吸困難、持續性胸痛、意識混亂、步行困難或面唇發黑[2]。
其他症状较为少见,如食欲不振、腹泻或恶心等胃肠病(英语:Gastrointestinal symptoms)[2][71],以及咽喉痛、头痛、眩晕等其他症状[25][2]。
嚴重并发症包含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72]、败血性休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72][73]、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急性心肌损伤、凝血功能障碍,甚至死亡等[74]。
疾病潛伏期通常約在暴露後4-5天左右,一般認為不會超過14天[75]。97.5%的患者會在感染後11.5天內出現症狀[76]。目前認為無症狀患者也具有傳播疾病的能力[77]。
2020年8月,南加州大学的科学家报告称,2019冠状病毒病的初始症状的“可能”顺序是先发烧,然后是咳嗽和肌肉疼痛,恶心和呕吐通常出现在腹泻之前[78]。这与流感最常见的途径形成鲜明对比,即先咳嗽后发烧[78]。
临床分類[编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2019冠状病毒病可依感染者病情严重程度被分為“轻型、中型、重型、危重型”[79]。
轻型: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要表现,如咽痛、发热、咳嗽等。
中型:持续高熱大于3天或(和)咳嗽、呼吸急促等,但呼吸频率(RR)小于每分钟30次(30次/分)、静息状态下吸空气时指氧飽和度大于93%,影像学可见肺炎表现。
重型
成人符合任意一条且不能以2019冠状病毒病以外的原因解释:出现呼吸急促,RR≥30次/分;静息状态下,吸空气时指氧飽和度≤93%;動脈血氧分壓(PaO₂)/吸氧濃度(FiO₂)≤300mmHg(1mmHg=0.133kPa,高海拔地区须进行校正);临床症状进行性加重,肺部影像学显示24至48小时内出现病灶明显进展>50%。
危重型:出现呼吸衰竭,且需要機械通氣;或(和)出现休克;或(和)合并其它器官功能衰竭需要ICU監護治療。
病因[编辑]
传播途徑[编辑]
目前關於此疾病的初期傳染途徑仍在调查中[33][30][31]。一般認為疫情最初期的傳播可能源自於野生動物對人的傳播,後來人傳人成為主要的傳播途徑。2019冠状病毒病主要是透過患者咳嗽或打噴嚏的飛沫傳染[80]。除了直接吸入患者的飛沫之外,也可能藉由觸碰到受飛沫污染的表面,再觸碰臉部而傳染(環境污染傳播模式)[80]。有文獻表示病原體也可能透過氣溶膠傳播,並認為病原體在氣溶膠的狀態下,可能存活長達數日[81]。目前尚無證實本疾病可透過糞口途徑傳播,但已證實有些患者的糞便可驗出病毒,因此不能排除相關風險[82]。
空气传播是传播病毒的有效途径,通常发生在人多拥挤、通风较差的室内空间,尤其是在餐厅、夜总会、公共交通工具和葬礼等集会中[83][33][30]。
痰和唾液中携带大量病毒[3][30][31][84]。虽然2019冠状病毒病不是性傳染病,但接吻、亲密接触等都有可能传播病毒[85][86]。病毒可能出现在母乳中,但是否会传染给婴儿尚不明确[87][88]。
检测[编辑]
2019冠状病毒病检测鼻咽拭子的示範
CDC的RT-PCR2019冠状病毒病检测盒[89]
更多信息:2019冠状病毒病检测
针对感染COVID-19的病例,需要实时荧光逆轉錄聚合酶鏈式反應(RT-PCR)检测病毒核酸呈阳性才能完全确诊。但是在临床实践中,不排除测试结果呈虚假的反应的可能出现,应结合流行病学接触史和临床特点进行综合分析。[90]这些确诊手段不影响对患有相关症状的病患由医院进行标准的诊断和治疗,确诊为病毒携带者后再会被送至定点医院进行定向治疗。[90][91]對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疑似病例進行確診必須採集相關樣本,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者可以确诊。在對呼吸道樣本或血液樣本進行病毒基因測序後,若與已知的新型冠狀病毒高度同源,即為確診病例。[92]若無法透過RT-PCR確診,則臨床上疑似病例須結合流行病學接觸史和影像學檢查结果等臨床特点綜合分析。[92]
嚴重急性呼吸綜合症冠狀病毒2型具一個特徵,即若採用一般的深喉唾液檢測,其假陰性率達42%,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分析香港14名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患者的約300個樣本,包括痰、鼻咽液、深喉唾液、血液、尿液及糞便,結果發現不論病情的嚴重程度,所有患者的糞便樣本均帶有嚴重急性呼吸綜合症冠狀病毒2型,深喉唾液樣本和糞便樣本發現到的病毒量則相若。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研究者認為,單驗深喉唾液可能「走漏」,同時驗糞可將假陰性率減半。[93][94]
病毒检测[编辑]
RT-PCR[编辑]
RT-PCR测试是现有的对COVID-19病毒进行检测的主流方式。[90][95]有研究从效率和成本上就这类方式提出其他替代方式,且指出在临床实践中RT-PCR测试针对SARS-CoV-2的劣势。[96][97]在COVID-19患者感染后期,医护人员采用RT-PCR测试复核症状消退的患者是否消除体内病毒。有研究发现有些患者依然存在弥漫性肺泡损伤,其中主要浸润的免疫细胞只有CD68+ 巨噬细胞、CD20+ B细胞以及CD8+ T细胞。[96]因此,尽管利用鼻拭子样本进行的测序显示为阴性,仍可能在病患的肺部组织中发现残留的病毒存在。这一发现建议,针对患者应当更多使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为样本来做PCR,并对已出院的患者跟踪检查。[96]
针对RNA病毒,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研究者联合发表了一种新型确认病人感染SARS-CoV-2的测序手段SHERRY。这种手段通过基于Tn5转座酶的转录组测序,相比传统的smart-seq2技术有更好的效率,减少了样本的需求量。新型冠状病毒是SHERRY首次在临床上进行应用的对象。[98]
2020年1月11日,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华中科技大学武汉中心医院、武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联合澳大利亚悉尼大學,在Virological网站上发布了病例中的SARS-CoV-2基因组序列信息[99]。在中国疾控中心测出并公布SARS-CoV-2的序列后,多家生物科技公司随即根据病毒基因序列进行了相应的PCR检测产品设计[99]。1月14日晚,硕世生物公告称,针对COVID-19疫情,公司基于荧光PCR的技术于1月13日开发了SARS-CoV-2核酸检测试剂盒以及冠状病毒通用型核酸检测试剂盒[100]。1月15日,华大集团发布文章称,华大基因下属深圳华大因源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研发了嚴重急性呼吸綜合症冠狀病毒2型核酸检测试剂盒。1月20日,达安基因及西陇科学也表示研发出病毒检测试剂盒[101]。辉瑞生物一位技术人员表示,多家公司研发的SARS-CoV-2核酸检测试剂盒采用的主流检测原理是荧光PCR检测,利用引物探针去扩增病毒靶序列,根据目前中国疾控中心出的诊疗方案中提供的三个靶点,有任何两个靶点呈现阳性,都可以断定病毒为嚴重急性呼吸綜合症冠狀病毒2型。检测结果若呈阳性就会呈现出一条曲线;阴性就是一条平线[99]。
2020年3月12日,瑞士制药罗氏公司宣布该公司基于核酸检测的商业化检测方法得到了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的紧急使用授权[102]。该测试可以在全自动设备上大量进行,极大地提高了检测效率。罗氏表示,利用该公司的cobas 6800&8000分子测试系统,可以在24小时之内检测分别检测1440,4128个样本。[103]
CRISPR[编辑]
针对COVID-19常用的检测手段为RT-PCR。[104]有研究认为,现在主要的qRT-PCR检测耗时从获取样本到得出结果超过24小时,因此试图利用CRISPR技术在实践中提供更快的检测。[105]这一研究中开发的DETECTR检测技术基于Cas12蛋白,由于其试剂的便携性认为可以用于在实验室外的地方以提高效率。[105]
影像学检测[编辑]
对患者使用胸腔断层扫描检查,可观察到影像学异常。早期患者的肺部会呈现多发小斑片影及间质改变,以肺外带明显。经发展后,肺炎患者被观察到双肺多发毛玻璃狀病變(英语:Ground-glass opacity)、浸润影。严重者则会进一步发展为次节叶或大叶性肺实变(英语:Pulmonary consolidation)影像表现,胸腔积液少见[106]。有一部分的病人,可能在逆轉錄聚合酶鏈式反應測試(RT-PCR)陰性的情形下,在電腦斷層上卻出現早期典型的肺實變[107]。
胸部電腦斷層[编辑]
在胸部電腦斷層的檢查中,可能有三種較常見的表現,分別為:[108]
雙側周邊為主的毛玻璃狀病變:約90%[108]
肺部血管增厚(Vascular Thickening):約59%[108]
網狀陰影變化(Fine Reticular Opacity):約56%[108]
以下三種表現在COVID-19較為少見表現,需考慮其他肺炎可能性:[108]
淋巴結腫大:約3%[108]
胸腔积液:約4%[108]
以中心周邊為主的影像變化:約14%[108]
胸膜增厚:約15%[108]
典型的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CT扫描成像)发现在快速进展阶段的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CT扫描成像)
实验室检测[编辑]
对患者进行血液检查,可发现在发病早期外周血白细胞、淋巴细胞减少,部分患者可以出现肝酶、乳酸脱氢酶(LDH)、肌酶和肌红蛋白增高;部分危重者可见肌钙蛋白增高。多数患者的C反应蛋白(CRP)和红细胞沉降率(ESR)升高,降钙素原正常。严重者D-二聚体升高、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性减少[106]。IL-2、IL-7、IL-10、GCSF(英语:GCSF)、IP10、MCP1、MIP1A以及TNF-α亦高于正常值。[67]
预防[编辑]
如果不采取保持社交距离、疫苗接种和使用口罩等措施来遏制疫情,病原体就会以指数级的速度传播[109]。这张图显示了早期采取遏制措施如何有助于保护更广泛的人群
更多信息: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2 § 预防和2019冠状病毒病监视
首个2019冠状病毒病疫苗BNT162b2(辉瑞/BioNTech)于2020年12月2日获得英国药监局(MHRA)的获批紧急使用授权(EUA)批准[110][111][112][113]。12月8日,英国开始大规模接种疫苗[114]。12月11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此疫苗的紧急使用授权[115][116]。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治疗指南不建议在接触SARS-CoV-2病毒之前或之后,在临床试验的环境之外,使用任何药物来预防2019冠状病毒病[117][118]。在没有疫苗、其他预防措施或有效治疗的情况下,管理2019冠状病毒病的一个关键部分是试图减少和推迟疫情高峰,即所谓的“拉平曲线”(flattening the curve)[119]。指在疫情早期采取各种措施延缓疫情高峰期到来,减缓感染率来降低卫生服务不堪重负的风险,使现有病例得到更好的治疗,并将更多的病例推迟到有效的治疗方法或疫苗出现之前[120]
[119][121]。
减少感染机会的预防措施包括:待在家中,不要出門;在公共场所戴上口罩[40];避免去人多拥挤的地方[122];与他人保持距离[38];经常用肥皂和水洗手[38](尤其是咳嗽、打喷嚏、用餐前后、如厕后、接触活体动物等有风险活动后[80][123]),不要用未清洗过的手接触眼睛、鼻子和嘴巴[123][38];咳嗽或打喷嚏时应该用纸巾或者自己的肘部弯曲起来遮盖口鼻,然后将用过的纸巾扔到指定的地方并有效的洗手[123];避免与任何有发烧、咳嗽等疑似症状的人密切接触;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避免食用生鲜或未煮熟的动物产品;避免用未清洗的手触摸眼睛、鼻子或嘴巴。[124][38][123]。拥有初期临床症状的患者,应当佩戴符合标准的口罩以减小传染他人的几率,并进行隔离观察[125][126]。《自然》上发表的一项实验表明,在无口罩的环境下,喷嚏等飞沫传播方式呈现多阶段性湍流,且多数微小的液滴难以沉降[127]。有建议提出,医疗工作者在对疑似及确诊病例进行诊疗时,应当穿戴护目镜等额外防护措施。[128][129]。
疫苗[编辑]
主条目:2019冠状病毒病疫苗
各国(地区)批准状态地图 已全面授权,正在进行大规模疫苗接种 已批准紧急使用授权(或同等标准),正在进行大规模疫苗接种 已批准紧急使用授权,有限的疫苗接种 已全面授权,计划大规模疫苗接种 已批准紧急使用授权,计划大规模疫苗接种 有待批准紧急使用授权
一名美国飞行员接种COVID-19疫苗
2019冠状病毒病疫苗是旨在提供针对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SARS-CoV-2)的获得性免疫力的疫苗,该病毒是导致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的病毒。
在COVID-19大流行之前,关于引起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SARS)和中东呼吸系统综合症(MERS)等疾病的冠状病毒的结构和功能已经有了既定的知识体系。这些知识在2020年初加速了各种疫苗平台的开发。[130]SARS-CoV-2疫苗最初的重点是预防有症状的、往往是严重的疾病。[131]2020年1月,SARS-CoV-2基因序列数据通过GISAID共享,到2020年3月,全球制药业宣布了解决COVID-19的重大承诺。[132]2020年,第一批COVID-19疫苗被开发出来,并通过紧急授权[133]和有条件批准向公众提供。[134][135]最初,大多数COVID-19疫苗是两剂量的疫苗,唯一的例外是单剂量的強生2019冠狀病毒病疫苗。[133]然而,人们发现疫苗的免疫力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弱,需要人们接种加强剂量的疫苗以保持对COVID-19的免疫力。[133]
手部卫生[编辑]
根据美国疾控中心的建议,日常中洗手应持续20秒以上,中间使用肥皂等清洁用品。在上厕所、饭前、咳嗽或打喷嚏等时刻都应当及时洗手。利用60%以上酒精含量的洗手液也被推荐。[136]世界卫生组织提示公众避免在未洗手的狀況下碰触口、鼻、眼等易感部位。[38]
世界卫生组织依据可以快速发挥作用并具有广谱灭活微生物为标准,保障安全性的情况下推荐使用80%乙醇和75%异丙醇消毒液,它们的溶媒均为甘油。[137]这类消毒液被证明可以有效降低SARS-CoV和MERS-CoV等病毒的滴度。[138]针对体外SARS-CoV-2病毒,含有80%乙醇或含有75%异丙醇的消毒液也都被证明可以有效灭活病毒。[137]
呼吸道卫生[编辑]
各地的卫生机构建议在咳嗽或打喷嚏时,利用手肘或一次性卫生纸遮盖口鼻部,并将卫生纸立刻处理掉。[38][139]同时,医用口罩或N95口罩被推荐用于易感染人群,以限制在说话、咳嗽、打喷嚏时产生的带病毒粒子气溶胶的扩散。[140][141][142]世界卫生组织对口罩的使用场景及时间发布了相关指导。[140]
个体防护[编辑]
以医务群体为主的人群在实施治疗时,需要采取更多的预防措施。在插管或使用急救袋时,可能会出现带病气溶胶。[143]因此如美国疾控中心等公共卫生机构建议医护人员在照顾SARS-CoV-2携带者时,需要穿戴如防护衣、口罩或人工呼吸器、护目镜以及手套再进行相关的医疗操作。[144][145][146]
保持社交距离[编辑]
保持社交距离(Social Distancing)(又称保持人身距离(Physical distancing))是一种试图减少感染者和未感染者之间的接触来减缓疾病传播的非药物性感染控制(英语:infection control)措施。其方法包括隔离检疫、旅行限制、防疫线(英语:Cordon sanitaire)、取消大型集会,并关闭学校、工作场所、体育场、剧院及购物中心等。个人可以通过呆在家里,限制旅行,避开拥挤的地方,使用非接触式问候,以及身体上与他人保持人身距离来进行保持社交距离。[147]目前,许多政府正在强制或建议在受到疫情影响的地区保持社交距离。在某些地区,由于居民不配合保持社交距离措施,导致了疫情的进一步蔓延[148]。
通风和空气过滤[编辑]
在公共场所进行通风和空气过滤,有助于稀释并清除潜在的传染性气溶胶[149]。
治療[编辑]
穿著防護裝備的四個步驟[150]
英国一项初步临床试验结果表明,皮质类固醇地塞米松对COVID-19危重患者可能有效,是全世界首次有药物在试验中有这样的效果[151][152][153]。在使用呼吸机的患者中,使用该药治疗显示可使死亡率降低约三分之一,对于仅需要氧气的患者,死亡率可降低约五分之一[151][152]。治疗效果只出现在重症患者中,在轻症病人身上没有显示有帮助[151][152]。地塞米松已在英国国民保健署(NHS)使用[151]。此药的药理作用是抑制人体的免疫系统,平息免疫系统试图抵抗病毒过程中的过度反应[151]。
此前,主要為通過监测和維持患者生命指标等支持治疗,及时给予有效氧疗、呼吸器等呼吸治療及輸液等措施[106],並支持受到進犯的器官[154][155][156]。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建議疑似個案應配戴外科口罩[157]。體外膜氧合(ECMO)現已應用於維持呼吸衰竭患者的生命徵象,但其實際效益仍尚待評估[158][159]。世界衛生組織(WHO)及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已針對因COVID-19重症入院的病人提出建議[160][16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新發布的診療方針建議,若发现有疑似病例,应当立即进行適當隔离治疗,并且及时進行專科会诊,仍然考虑为疑似病例的,应据各自国家或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传染病通報[162]。对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要尽快地安全地采集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与本病毒感染者有密切接触的人士同样建议进行病原学检测[162]。
藥物治療[编辑]
有共識[编辑]
有些臨床醫師認為第一線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或非甾体抗炎药(NSAIDs)[163][164]。雖然有些假說認為NSAID類藥物可能會使病情惡化,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認為目前並無足夠實證支持此一觀點[165]。歐洲藥品管理局及世界衛生組織皆認為在有必要使用此類藥物時,即應當使用[166][167]。
有假說認為血管紧张肽I转化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可能會拉高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的水平,進而造成病情惡化,但目前尚無足夠實證支持此一假說,目前一般認為在有適應症的患者身上不建議停藥[168][169][170][171]。固醇類藥物目前不建議用於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以外的患者[172][173]。
有爭議[编辑]
現今有多種藥物仍持續探討其對於COVID-19的作用,但相關效果仍待證實:
瑞德西韋(Remdesivir)為一種核苷酸類似物性廣譜抗病毒藥物,由吉利德科學公司已進行研發和試驗。[174]目前已獲美國FDA和日本厚生勞動省批准,用於治療重症患者。[175][176][177][178]
氯喹(Chloroquine)、羟氯喹(Hydroxychloroquine):體外模擬試驗顯示兩者皆對有SARS-CoV-2病毒有抑制效果,其中羟氯喹的抑制潛勢較佳[179]。目前有一些临床證據顯示此類藥物和其它药物,如阿奇霉素协同治疗的效果[180],已有若干臨床試驗结果顯示氯喹類藥物的效果。但有些臨床工作者認為必須注意其副作用,如对心脏的损害[181]。美國FDA已經發出聲明,勸喻所有人不要在醫院或醫學實驗環境外服用氯喹或羟氯喹。[182]
IL-6路徑抑制劑:目前進行試驗中的藥物包含托珠单抗(Tocilizumab)、Sarilumab(英语:Sarilumab),以及Siltuximab(英语:Siltuximab)[183]。
恢復期血漿:美國FDA已經許可在急重症病患上使用恢復期血漿[184],目前僅有少數個案報導[185]。
法匹拉韋(Favipiravir)[186]
洛匹那韋/利托那韋(Lopinavir-ritonavir):目前的臨床證據顯示沒有益處[187]。
中醫藥:有研究認為中醫藥效用可以減少死亡率、緩解患者症、減少輕型、普通型患者轉為重型患者[188]。有論文顯示連花清瘟可能具有体外抑制病毒的效果[189]。新加坡衛生科學局在2021年11月發表聲明指沒有證據顯示中成藥「連花清瘟」具有預防或治療冠狀病毒肺炎的功效[190],只是與其他舒緩普通傷風症狀的草藥一樣用於流鼻水和咳嗽等症狀。目前缺乏臨床和科學數據證明,任何中草藥可作為預防或治療的用藥[191]。香港政府专家顾问许树昌指出該中成藥沒有經過安慰劑對照,沒有科學證明可有效紓緩2019冠狀病毒病確診症狀,而且缓解不适病症不等同治疗,有病应尽快求医[192][193]。
地塞米松等糖皮质激素:有药物试验结果显示,地塞米松可令2019冠狀病毒病重症患者的死亡率降低约三分之一。2020年6月16日,英國衛生及社會關懷部批准地塞米松可用于公立医疗机构內的2019冠狀病毒病重症患者[194]。
預後[编辑]
参见:预后COVID-19患者的症状有多个层次,其中相对轻症的患者与常见上呼吸道疾病患者有相似症状,而重症患者则需要三至六周才能恢复[195]。尽管儿童也是易感群体,多数临床表现为轻症,重症患者比例较年长者更少[196][197][198]。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在2020年2月28日發表的《世界衛生組織與中國聯合特派團報告》,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55,924個確診個案中,大約80%的感染者是輕度至中度染病,13.8%的感染者出現肺炎等輕嚴重病症,6.1%的感染者病情危重,包括呼吸系統衰竭、敗血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礙/衰竭[199]。截至2月20日的統計數字,粗略致死率是而3.8%,報告指出在疫情初期,這個統計數字可能存在偏差[199]。有淋巴球低下或急性腎損傷者預後較差,血液中肝功能指數偏高、乳酸脫氫酶偏高、發炎指數偏高(如C反應蛋白、鐵蛋白等)、D-dimer、凝血酶原時間延長,或肌钙蛋白上升者也可視為預後不佳的指標[200]。
并发症[编辑]
并发症可能包括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多重器官衰竭、败血性休克和死亡[201][202][203][204][205]
。
心血管并发症可能包括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肌炎和血栓[206]。
约20-30%的COVID-19患者的转氨酶升高(英语:Elevated transaminases),反映了肝损伤[118][207]。
神经系统表现包括癫痫发作、中风、脑炎和古兰-巴雷综合征(包括运动功能丧失)[208][209]。感染后,儿童可能会出现儿童多系统炎症综合征,其症状类似川崎病,可致死[210][211]。在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发生急性脑病[212]。
长期影响[编辑]
参见:2019冠状病毒病长期综合症
一些早期研究表明,每5个到10个的COVID-19患者会出现持续一个月以上的症状[213][214]。大多数因重症入院的患者都有长期的问题,包括疲劳和呼吸急促[215]。
同时有报道指出在新冠感染后会出现所谓的脑雾现象,描述为“注意力难集中”、“记忆力下降”等认知障碍。[216]
免疫[编辑]
参见: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2 § 免疫学
与大多数其他感染相同[217],人类对SARS-CoV-2病毒的免疫反应是细胞介导免疫和抗体产生的结合[218]。由于SARS-CoV-2自2019年12月才在人类中出现,因此目前尚不明确疾病的治愈患者的免疫力是否持久[219]。血液中中和抗体的存在与防止感染密切相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和抗体的水平会下降。部分无症状或轻症患者的在感染两个月后,无法检测到中和抗体水平。在另一项研究中,中和抗体水平在症状出现1到4个月后下降了4倍。然而,血液中缺乏抗体并不意味着再次接触SARS-CoV-2时抗体不会迅速产生。对SARS-CoV-2的刺突蛋白(S蛋白)和核衣壳蛋白有特异性的记忆B细胞在症状出现后至少持续6个月[219]。然而,根据CDC的严格标准,已经有15例再次感染SARS-CoV-2的报告。如果再感染很普遍,群体免疫将无法消除病毒[219]。
流行病学[编辑]
参见: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
男子打噴嚏時產生的飛沫,使用丁达耳效應可視化
本疾病屬於新興傳染病。根据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JHU)的数据,截至2023年3月10日,全球確診病例數约676,609,955例,死亡病例数约6,881,955例[5]。致死率因国家而异,相差较大,但多在0.5%-5%之间(截至2020年12月30日)[22][註 5]。致死率随地区和时间的推移而有所变化[221]。
分布[编辑]
疫情自2019年12月首次暴发於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省武漢市[222],後逐漸擴散至全球各个國家和地区[5]。2020年3月11日,世界衛生組織(WHO)正式宣布成為全球大流行(global pandemic)性疾病[223]。
死亡率[编辑]
多數死亡案例與其并发症(Comorbidity)相關,包括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慢性肺部疾病、癌症,或慢性腎臟病[224][225][226][227],其中需要实施机械通气的患者拥有近90%的死亡率[228]。發現初始症狀到死亡的中位數時間是14天(範圍是6-41天)[229]。男性患者的致死是2.8%,而女性患者則是1.7%[230]。歲數越高的染病死亡率也越高,在80歲以上的人群粗略死亡率是21.9%[199]。10歲以下的病例僅佔總病例的1%,且死亡率極低[231]。
致死率(CFR)[编辑]
部分国家COVID-19的致死率
2020年2月底,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布的患有基础病或共病(Comorbidity)的COVID-19患者死亡率。其中,同时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为10.5%,糖尿病为7.3%,慢性呼吸疾病为6.3%,高血压为6.0%,癌症为5.6%,没有基础病的则为0.9%
韩国、西班牙、中华人民共和国、意大利COVID-19致死率的年龄分布
致死率(英語:Case fatality rate, CFR)或病例死亡比(Case fatality ratio),是确诊病例中死亡者所占的比例。依据世界卫生组织,截止2020年8月各国对该病致死率的估计值从低于0.1%到超过25%不等,并强调“出于多种原因,很难对各国估算的CFR进行比较”[23][232]。譬如,按中国大陆早期算法,确诊病例中不包括无症状感染者,但之后公布部分无症状感染者数据[233][234][235]。
值得注意的是,COVID-19目前正处于流行阶段,所以直接利用实时的“死亡人数/确诊人数”并不能得到准确的致死率,譬如一些确诊病患的死亡存在滞后性(这会导致实时的观测值较真实情况偏低),而采用“死亡人数/(死亡人数+痊愈人数)”或更复杂的计算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修正偏差[23][232]。截止2021年2月8日,依据Worldometer实时数据,经初步修正过的致死率约为2.87%[24]。截止2022年6月7日,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实时数据显示,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未经修正的观测致死率(Observed case-fatality ratio)在0.5%-5%之间,部分国家和地区数据如下[22]:
葉門:18.2%
墨西哥:5.6%
印度尼西亞:2.6%
南非:2.6%
俄羅斯:2.1%
巴西:2.1%
阿根廷:1.4%
美國:1.2%
印度:1.2%
沙烏地阿拉伯:1.2%
加拿大:1.1%
義大利:1.0%
西班牙:0.9%
英国:0.8%
马来西亚:0.8%
泰國:0.7%
中华人民共和国:0.7%
土耳其:0.7%
德國:0.5%
法國:0.5%
日本:0.3%
中華民國(臺灣):0.1%
澳大利亞:0.1%
韩国:0.1%
新西蘭:0.1%
新加坡:0.1%
不同国家的COVID-19致死率(%)
年龄
0–9
10–19
20–29
30–39
40–49
50–59
60–69
70–79
80-89
90+
中国大陆(截至2020年2月11日)[236]
0.0
0.2
0.2
0.2
0.4
1.3
3.6
8.0
14.8
丹麦(截至2020年4月17日)[237]
0.2
4.5
14.9
24.6
36.8
意大利(截至2020年4月16日)[238]
0.1
0.0
0.1
0.3
0.9
2.5
9.5
24.1
30.2
25.0
荷兰(截至2020年4月17日)[239]
0.0
0.0
0.1
0.2
0.4
1.5
7.3
20.9
28.7
27.1
韩国(截至2020年4月15日)[240]
0.0
0.0
0.0
0.1
0.2
0.7
2.5
9.7
22.2
西班牙(截至2020年4月16日)[241]
0.2
0.3
0.3
0.3
0.6
1.3
4.5
14.2
23.4
24.7
瑞士(截至2020年4月15日)[242]
0.0
0.0
0.0
0.1
0.0
0.4
2.1
8.1
19.9
美国的COVID-19病死率(%)
年龄
0–19
20–44
45–54
55–64
65–74
75–84
85+
截至2020年3月16日[243]
0.0
0.1–0.2
0.5–0.8
1.4–2.6
2.7–4.9
4.3–10.5
10.4–27.3
备注:死亡率下限包含所有被报道病例数字,上限则去除了无具体数据的数字。
中国大陆病例的重症及死亡比例估计(%)[244]
0–9岁
10–19岁
20–29岁
30–39岁
40–49岁
50–59岁
60–69岁
70–79岁
80岁以上
重症
0.0(0.0–0.0)
0.04(0.02–0.08)
1.0(0.62–2.1)
3.4(2.0–7.0)
4.3(2.5–8.7)
8.2(4.9–17)
11(7.0–24)
17(9.9–34)
18(11–38)
死亡
0.0016(0.00016–0.025)
0.0070(0.0015–0.050)
0.031(0.014–0.092)
0.084(0.041–0.19)
0.16(0.076–0.32)
0.60(0.34–1.3)
1.9(1.1–3.9)
4.3(2.5–8.4)
7.8(3.8–13)
备注:总临床死亡率被估计为0.66%,95%置信区间为0.39-1.3。
感染者死亡率(IFR)[编辑]
感染者死亡率/比(英語:Infection fatality rate/ratio, IFR),是指所有感染者中死亡者所占的比例,包括无症状病患以及未确诊的病患[23][232]。
2020年9月29日,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报告,综合2月-6月的24个对于感染者死亡率的估计值,他们得出IFR = 0.68%的综合估算值,但强调由于各估计值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故此综合值可能并不完全准确[245]。各地区的死亡率差异较大,而且由于死亡记录的问题,这个综合估算值可能偏低[245]。
2020年10月29日,世界卫生组织合作中心(WHO Collaborating Centre)、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英国牛津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报告,COVID-19的综合感染者死亡率为1.15%[246]。
2020年10月31日,美国达特茅斯学院、美国哈佛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报告,感染者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10岁病患感染者死亡率为0.002%,25岁为0.01%,55岁为0.4%,65岁为1.4%,75岁为4.6%,85岁为15%[247]。
性别差异[编辑]
早期的流行病学数据报告显示,该疾病存在性别差异,中国和意大利的男性死亡率更高[248][249][250]。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称,男性死亡率为2.8%,女性死亡率为1.7%[251]。后来2020年6月的研究中表明,不同性别之间的易感性和感染者死亡率(IFR)没有显著差异[252][253]。有一篇综述认为中国男性的死亡率不同,可能归因于吸烟和饮酒等生活方式,而不是遗传因素[254]。基于性别的免疫学差异,女性较低的吸烟率,以及男性在比女性更年轻的年龄就出现的高血压等由吸烟引起的并发症,都可能导致男性死亡率较高[255]。在欧洲,57%的感染者是男性,而死于COVID-19的患者中72%是男性[256]。截至2020年4月,美国政府没有跟踪COVID-19感染者的性别相关数据[257]。研究表明,埃博拉、艾滋病、流感和SARS等病毒性疾病对男性和女性的影响均不同[257]。
根据法国和“钻石公主号”的病例,按年龄和性别估计的预后[258]
住院治疗的感染者百分比
0–19
20–29
30–39
40–49
50–59
60–69
70–79
80+
总计
女性
0.1(0.07–0.2)
0.5(0.3–0.8)
0.9(0.5–1.5)
1.3(0.7–2.1)
2.6(1.5–4.2)
5.1(2.9–8.3)
7.8(4.4–12.8)
19.3(10.9–31.6)
2.6(1.5–4.3)
男性
0.2(0.08–0.2)
0.6(0.3–0.9)
1.2(0.7–1.9)
1.6(0.9–2.6)
3.2(1.8–5.2)
6.7(3.7–10.9)
11.0(6.2–17.9)
37.6(21.1–61.3)
3.3(1.8–5.3)
总计
0.1(0.08–0.2)
0.5(0.3–0.8)
1.1(0.6–1.7)
1.4(0.8–2.3)
2.9(1.6–4.7)
5.8(3.3–9.5)
9.3(5.2–15.1)
26.2(14.8–42.7)
2.9(1.7–4.8)
住院期间前往重症监护室的患者百分比
0–19
20–29
30–39
40–49
50–59
60–69
70–79
80+
Total
女性
16.7(14.3–19.3)
8.7(7.5–9.9)
11.9(10.9–13.0)
16.6(15.6–17.7)
20.7(19.8–21.6)
23.1(22.2–24.0)
18.7(18.0–19.5)
4.2(4.0–4.5)
14.3(13.9–14.7)
男性
26.9(23.1–31.1)
14.0(12.2–16.0)
19.2(17.6–20.9)
26.9(25.4–28.4)
33.4(32.0–34.8)
37.3(36.0–38.6)
30.2(29.1–31.3)
6.8(6.5–7.2)
23.1(22.6–23.6)
总计
22.2(19.1–25.7)
11.6(10.1–13.2)
15.9(14.5–17.3)
22.2(21.0–23.5)
27.6(26.5–28.7)
30.8(29.8–31.8)
24.9(24.1–25.8)
5.6(5.3–5.9)
19.0(18.7–19.44)
住院期间死亡患者的百分比
0–19
20–29
30–39
40–49
50–59
60–69
70–79
80+
总计
女性
0.5(0.2–1.0)
0.9(0.5–1.3)
1.5(1.2–1.9)
2.6(2.3–3.0)
5.2(4.8–5.6)
10.1(9.5–10.6)
16.7(16.0–17.4)
25.2(24.4–26.0)
14.4(14.0–14.8)
男性
0.7(0.3–1.5)
1.3(0.8–1.9)
2.2(1.7–2.7)
3.8(3.3–4.4)
7.6(7.0–8.2)
14.8(14.1–15.6)
24.6(23.7–25.6)
37.1(36.1–38.2)
21.2(20.8–21.7)
总计
0.6(0.2–1.3)
1.1(0.7–1.6)
1.9(1.5–2.3)
3.3(2.9–3.8)
6.5(6.0–7.0)
12.6(12.0–13.2)
21.0(20.3–21.7)
31.6(30.9–32.4)
18.1(17.8–18.4)
感染者死亡率(IFR)
0–19
20–29
30–39
40–49
50–59
60–69
70–79
80+
总计
女性
0.001(<0.001–0.002)
0.004(0.002–0.007)
0.01(0.007–0.02)
0.03(0.02–0.06)
0.1(0.08–0.2)
0.5(0.3–0.8)
1.3(0.7–2.1)
4.9(2.7–8.0)
0.4(0.2–0.6)
男性
0.001(<0.001–0.003)
0.007(0.003–0.01)
0.03(0.02–0.05)
0.06(0.03–0.1)
0.2(0.1–0.4)
1.0(0.6–1.6)
2.7(1.5–1.4)
14.0(7.9–22.7)
0.7(0.4–1.1)
总计
0.001(<0.001–0.002)
0.005(0.003–0.01)
0.02(0.01–0.03)
0.05(0.03–0.08)
0.2(0.1–0.3)
0.7(0.4–1.2)
1.9(1.1–3.2)
8.3(4.7–13.5)
0.5(0.3–0.9)
括号中的数字是估计值的95%可信区间(英语:credible interval)。
动物感染[编辑]
主条目: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相關爭議 § 宠物感染病毒相关爭議
2020年2月28日,香港漁農自然護理署表示,一名香港確診患者飼養的寵物狗「寶貝」經三次檢測,病毒採樣為「弱陽性」[259][260]。3月5日,香港大學公共衞生學院、香港城市大學賽馬會動物醫學及生命科學院及世界動物衛生組織一致認為該寵物犬為全球首例確診2019冠状病毒病的犬類[261][262][263][264]。
4月6日,美國農業部宣布紐約市布朗克斯動物園一隻老虎確定感染嚴重急性呼吸綜合症冠狀病毒2型。[265]
4月19日和20日,荷兰北布拉邦省两个农场报告了水貂存在呼吸道症状,且死亡率上升。4月23日研究人员确认水貂感染嚴重急性呼吸綜合症冠狀病毒2型。[266]研究发现水貂之间已经实现了嚴重急性呼吸綜合症冠狀病毒2型传播。[267]
4月22日,位于美国纽约州的两只家养宠物猫确认感染嚴重急性呼吸綜合症冠狀病毒2型,这是美国首次发现家养宠物感染。此外,纽约市布朗克斯动物园又有4只老虎和3只非洲狮确认感染[268]。
5月19日,荷兰政府报告了一例疑似水貂感染人类的病例。分析发现该病毒在工人和貂体内之间有很强的相似性,这使该病毒跳出物种成为可能。[269]荷兰政府在一份声明中说:“基于这种比较以及该病毒在家族树中的位置,研究人员得出结论,受感染的农场中可能有一名工作人员被貂感染。[270]”这也是全球发现的第一例嚴重急性呼吸綜合症冠狀病毒2型动物传人病例[271]。
5月25日,荷兰发现第二例疑似水貂致人感染嚴重急性呼吸綜合症冠狀病毒2型的病例。政府和卫生部门同日表明,带有新型冠状病毒的貂已经在荷兰感染了两人。农业部长卡罗拉·舒登(Carola Schouten)在致国会的一封信中说,该国有4个农场发现携带该病毒的貂。在这四个受感染农场中的三个中,感染源已被证明是人类患者,而第四个仍在调查中。[272]
10月9日,據CNN報道,美國猶他州已有8000隻由養貂場業者飼養的貂染疫死亡。初步研究顯示,病毒是從人傳到貂身上[273]。
11月,西班牙巴塞罗那动物园四只狮子的COVID-19检测中呈阳性,并表现出咳嗽等轻微的COVID-19症状。截至12月,四只狮子均已痊愈[274]。12月11日,美国动物园的三只雪豹病毒检测呈阳性[275]。
2021年1月,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地亚哥野生动物园的多只大猩猩在2019冠状病毒检测中呈阳性,这是美国、甚至可能是世界上首次发现此类灵长类动物的病例[276]。
參見[编辑]
您可以在維基文庫中查找此百科條目的相關原始文獻: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
2019冠状病毒病主题
医学主题
病毒主题
2019冠状病毒病长期综合症
病毒、細菌
肺炎:非典型肺炎、病毒性肺炎、細菌性肺炎
新兴传染病
历史相关事件(流行病列表)
1894年香港鼠疫
A型肝炎:1988年上海市甲型肝炎大流行
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SARS):2003年SARS事件
埃博拉出血热:2014年西非埃博拉病毒疫情
中東呼吸綜合症(MERS):2012年中東呼吸綜合症爆發
變種甲型H1N1流感:2009年甲型H1N1流感疫潮
注释[编辑]
^ 该病首例病例发病于2019年12月1日,首个前往医院就诊之病例为12月12日。人类于12月26日首次识别及发现该病[20][21]。
^ COVID-19目前正处于流行阶段,所以实时的觀測致死率(“死亡人数/确诊人数”)并不是最终准确的致死率,譬如一些确诊病患的死亡存在滞后性(这会导致实时的观测值较真实情况偏低),而采用“死亡人数/(死亡人数+痊愈人数)”或更复杂的计算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修正偏差。此外,2020年8月,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指出,“在COVID-19大流行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对CFR(致死率)的初步估算存在较大差异,这可能产生误导。出于多种原因,很难对各国估算的CFR进行比较。发现和报告全部COVID-19死亡病例的可能性可能被夸大或者缩小。”[23]
^ 毫无遮掩的咳嗽可以传播到8.2米[29]
^ 流行病学家使用的术语是“密切接触”(close contact),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定义为小于1米[3],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将其定义为约1.8米(6英尺)以内[30]。
^ 2020年8月,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指出,“在COVID-19大流行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对CFR(病死率)的初步估算存在较大差异,这可能产生误导。出于多种原因,很难对各国估算的CFR进行比较。发现和报告全部COVID-19死亡病例的可能性可能被夸大或者缩小。”[220]
参考文献[编辑]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Interim Clinical Guidance for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Confirmed Coronavirus Disease (COVID-19).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 2020-09-10 [2020-09-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02) (美国英语).
^ 2.0 2.1 2.2 2.3 2.4 2.5 冠状病毒症状.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 2020-05-13 [2020-08-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7) (中文(简体)).
^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专题问答. 世界卫生组织. 2020-04-17 [2020-08-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14) (中文(简体)).
^ 4.0 4.1 Nussbaumer-Streit, Barbara; Mayr, Verena; Dobrescu, Andreea Iulia; Chapman, Andrea; Persad, Emma; Klerings, Irma; Wagner, Gernot; Siebert, Uwe; Christof, Claudia. Quarantine alone or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public health measures to control COVID-19: a rapid review. The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04 08, 2020, 4: CD013574 [2021-01-15]. ISSN 1469-493X. PMC 7141753 . PMID 32267544. doi:10.1002/14651858.CD01357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1). 请检查|date=中的日期值 (帮助)
^ 5.0 5.1 5.2 5.3 5.4 COVID-19 Dashboard by the Center for System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SSE) at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JHU). ArcGIS.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2023-03-10] (英语).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2年第7号公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2-1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26).
^ 國家衞生健康委關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暫命名事宜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 2020-02-07 [2020-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6) (中文(简体)).
^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 Severe Pneumonia with Novel Pathogens. cdc.gov.tw.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2020-03-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17) (中文(臺灣)).
^ 9.0 9.1 COVID-19(武漢肺炎)自費檢驗費用資訊公開,便利民眾查閱.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2020-1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1) (中文(臺灣)).
^ 因應「武漢肺炎(COVID-19)」疫情 外籍人士入境管制措施專區. 外交部領事事務局. [2022-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14) (中文(臺灣)).
^ 2019冠狀病毒病專題網站 - 同心抗疫 - 什麼是2019冠狀病毒病?. www.coronavirus.gov.hk. [2020-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2) (中文(香港)).
^ 第599章 《預防及控制疾病條例》. www.elegislation.gov.hk. 電子版香港法例. [2021-1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4).
^ 第599章 《預防及控制疾病條例》. www.elegislation.gov.hk. 電子版香港法例. [2020-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8) (中文(香港)).
^ 行政長官辦公室. 行政長官發信呼籲社會各界攜手抗疫.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入口網站. 2020-02-05 [2020-03-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8) (中文(澳門)).
^ 2019冠状病毒疾病(COVID-19)常见问题 (pdf). 新加坡移民与关卡局. [2020-03-2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3-21).
^ 16.0 16.1 世卫组织总干事在2020年2月11日举行的2019新型冠状病毒新闻通报会上的讲话. 世界卫生组织. 2020-02-11 [2020-0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5).
^ Coronavirus disease named Covid-19. BBC News. 2020-02-11 [2021-0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5) (英国英语).
^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 Situation Report – 22 (PDF). 世界卫生组织. 2020-02-11 [2020-02-2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2-26).
^ Hui, David S.; I Azhar, Esam; Madani, Tariq A.; Ntoumi, Francine; Kock, Richard; Dar, Osman; Ippolito, Giuseppe; Mchugh, Timothy D.; Memish, Ziad A. The continuing 2019-nCoV epidemic threat of novel coronaviruses to global health - The latest 2019 novel coronavirus outbreak in Wuhan, Chin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 IJID: official publica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Infectious Diseases. 02 2020, 91: 264–266 [2021-01-15]. ISSN 1878-3511. PMC 7128332 . PMID 31953166. doi:10.1016/j.ijid.2020.01.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3). 请检查|date=中的日期值 (帮助)
^ 港媒:湖北11月已确诊首例新冠. 德國之聲. 2020-03-13 [2020-05-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27).
^ 肺炎疫情:模糊不清的「零號病人」與病毒來源爭議. BBC. 2020-02-18 [2020-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7).
^ 22.0 22.1 22.2 Mortality Analyses. 约翰霍普金斯新冠病毒资源中心(Johns Hopkins Coronavirus Resource Center). [2020-12-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4) (英语).
^ 23.0 23.1 23.2 23.3 估计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的病死率 (PDF). 世界卫生组织(WHO). 2020-08-04 [2020-12-3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1-19) (中文).
^ 24.0 24.1 Coronavirus Update (Live). Worldometer. [2020-12-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2) (英语).
^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Grant, Michael C.; Geoghegan, Luke; Arbyn, Marc; Mohammed, Zakaria; McGuinness, Luke; Clarke, Emily L.; Wade, Ryckie G. Hirst, Jennifer A. , 编. The prevalence of symptoms in 24,410 adults infected by the novel coronavirus (SARS-CoV-2; COVID-19):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148 studies from 9 countries. PLOS ONE. 2020-06-23, 15 (6): e0234765. ISSN 1932-6203. PMC 7310678 . PMID 32574165. doi:10.1371/journal.pone.0234765 (英语).
^ 26.0 26.1 26.2 Hopkins, Claire. Loss of sense of smell as marker of COVID-19 infection. Ear, Nose and Throat surgery body of United Kingdom. [2020-08-2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5-27) (英语).
^ Oran DP, Topol EJ. The Proportion of SARS-CoV-2 Infections That Are Asymptomatic : A Systematic Review.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2021-01, 174 (5): M20–6976. PMC 7839426 . PMID 33481642. doi:10.7326/M20-6976.
^ 28.0 28.1 Post-COVID Conditions.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 2021-04-08 [2021-06-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3) (英语). (中文翻译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Bourouiba, Lydia. Turbulent Gas Clouds and Respiratory Pathogen Emissions: Potential Implications for Reducing Transmission of COVID-19. JAMA. 2020-03-26 [2021-01-15]. ISSN 0098-7484. doi:10.1001/jama.2020.475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2) (英语).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COVID-19如何传播.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 2020-06-16 [2020-08-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3).
^ 31.0 31.1 31.2 Q & A on COVID-19: Basic facts. 欧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0-09-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3) (英语).
^ Stadnytskyi, Valentyn; Bax, Christina E.; Bax, Adriaan; Anfinrud, Philip. The airborne lifetime of small speech droplets and their potential importance in SARS-CoV-2 transmission.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20-06-02, 117 (22): 11875–11877. ISSN 0027-8424. PMC 7275719 . PMID 32404416. doi:10.1073/pnas.2006874117 (英语). [失效連結]
^ 33.0 33.1 33.2 问答: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是如何传播的?. 世界卫生组织. 2020-07-09 [2020-08-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3) (中文(简体)).
^ Oran, Daniel P.; Topol, Eric J. Prevalence of Asymptomatic SARS-CoV-2 Infection.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2020-06-03, 173 (5): 362–367 [2020-12-30]. ISSN 0003-4819. PMC 7281624 . PMID 32491919. doi:10.7326/M20-3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1).
^ Fauci Calls for Americans to Pull Together to Fight COVID-19. 美国微生物学会(ASM). [2020-12-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9) (英语).
^ Salehi, Sana; Abedi, Aidin; Balakrishnan, Sudheer; Gholamrezanezhad, Ali.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A Systematic Review of Imaging Findings in 919 Patients. AJR. American journal of roentgenology. 07 2020, 215 (1): 87–93 [2021-01-15]. ISSN 1546-3141. PMID 32174129. doi:10.2214/AJR.20.2303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1). 请检查|date=中的日期值 (帮助)
^ ACR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use of Chest Radiography and Computed Tomography (CT) for Suspected COVID-19 Infection. 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 2020-03-22 [2020-08-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8).
^ 38.0 38.1 38.2 38.3 38.4 38.5 38.6 就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对公众的建议. 世界卫生组织. [2020-08-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07) (中文(简体)).
^ Guidance on social distancing for everyone in the UK. GOV.UK. [2020-03-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4).
^ 40.0 40.1 佩戴口罩的注意事项.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 2020-08-07 [2020-08-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3) (中文(简体)).
^ Feng, Shuo; Shen, Chen; Xia, Nan; Song, Wei; Fan, Mengzhen; Cowling, Benjamin J. Rational use of face masks in the COVID-19 pandemic. The 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 05 2020, 8 (5): 434–436 [2021-01-15]. ISSN 2213-2619. PMC 7118603 . PMID 32203710. doi:10.1016/S2213-2600(20)30134-X.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3). 请检查|date=中的日期值 (帮助)
^ 关于2019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国际卫生条例(2005)》突发事件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的声明. 世界卫生组织. [2020-08-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30).
^ Wang Xiaoyu. WHO: COVID-19 no longer a global health emergency. China Daily. 2023-05-05 [2023-05-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15).
^ 世卫组织总干事2020年3月11日在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疫情媒体通报会上的讲话. 世界卫生组织. 2020-03-11 [2020-08-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12) (中文(简体)). 因此我们评估认为COVID-19已具有大流行特征。
^ 古特雷斯:全球面對二戰以來最嚴峻危機 世衛:新冠疫情在亞太地區“遠未結束”.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 2020-03-31 [2020-04-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4) (中文(繁體)).
^ 因武汉不明原因肺炎,香港启动“严重”应变级别. 鳯凰網. 2020-01-04 [2020-0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05).
^ 【武漢肺炎】政府周三刊憲 武漢不明肺炎納法定須呈報傳染病. 明報. 2020-01-07 [2020-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08).
^ Centre for Health Protection - Severe Respiratory Disease associated with a Novel Infectious Agent. Chp.gov.hk. 2020-02-21 [2020-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18).
^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確診個案最新情況. 香港: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 [2020-0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7) (中文(香港)).
^ 2019冠狀病毒病專題網站 - 同心抗疫 - 什麼是2019冠狀病毒病?. www.coronavirus.gov.hk. [2020-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2) (中文(香港)).
^ 政府設立應變協調中心 加強應對新型冠狀病毒 (HTML).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入口網站. 社會文化司司長辦公室. 2020-01-21 [2020-0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1) (中文(繁體)).
^ 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情况通报. 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0-01-13 [2020-0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13).
^ 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暂命名事宜的通知. 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0-02-07 [2020-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6) (中文(简体)).
^ 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修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英文命名事宜的通知. 国家卫生健康委. 2020-02-22 [2020-0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6) (中文(中国大陆)).
^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Cdc.gov.tw. 2019-06-24 [2020-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7).
^ Novel coronavirus named 'Covid-19': WHO (HTML). TODAYonline. [2020-0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1) (英语).
^ The coronavirus spreads racism against – and among – ethnic Chinese (HTML). The Economist. 2020-02-17 [2020-0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7) (英语).
^ Pm, 发布 / 2022年12月26日 11:30. 中国将从明年1月8日起取消入境人员集中隔离 | 早报. www.zaobao.com.sg. [2022-1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27) (中文(简体)).
^ 第十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印发.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2023-01-06 [2023-05-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21).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2年第7号公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2-1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19).
^ Palus, Shannon. The Key Stat in the NYTimes’ Piece About Losing Your Sense of Smell Was Wrong. Slate Magazine. 2020-03-27 [2021-0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8) (英语).
^ Iacobucci, Gareth. Sixty seconds on . . . anosmia. BMJ (Clinical research ed.). 2020-03-24, 368: m1202 [2021-01-15]. ISSN 1756-1833. PMID 32209546. doi:10.1136/bmj.m1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1).
^ 63.0 63.1 63.2 63.3 63.4 63.5 63.6 Report of the WHO-China Joint Mission on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PDF) (报告).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16–24 February 2020 [2020-03-2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2-29).
^ Wei, Xiao-Shan; Wang, Xuan; Niu, Yi-Ran; Ye, Lin-Lin; Peng, Wen-Bei; Wang, Zi-Hao; Yang, Wei-Bing; Yang, Bo-Han; Zhang, Jian-Chu; Ma, Wan-Li; Wang, Xiao-Rong.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ARS-CoV-2 Infected Pneumonia with Diarrhea. Rochester, NY. 2020-02-26. SSRN 3546120 请检查|ssrn=的值 (帮助).
^ Chan, Jasper Fuk-Woo; Yuan, Shuofeng; Kok, Kin-Hang; To, Kelvin Kai-Wang; Chu, Hin; Yang, Jin; Xing, Fanfan; Liu, Jieling; Yip, Cyril Chik-Yan. A familial cluster of pneumonia associated with the 2019 novel coronavirus indicating person-to-person transmission: a study of a family cluster. The Lancet. 2020-02-15, 395 (10223): 514–523. ISSN 0140-6736. PMID 31986261. doi:10.1016/S0140-6736(20)30154-9 (英语).
^ Yang, Xiaobo; Yu, Yuan; Xu, Jiqian; Shu, Huaqing; Xia, Jia'an; Liu, Hong; Wu, Yongran; Zhang, Lu; Yu, Zhui. Clinical course and outcomes of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with SARS-CoV-2 pneumonia in Wuhan, China: a single-centered, ret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 The 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 2020-05, 8 (5): 475–481 [2021-01-15]. PMC 7102538 . PMID 32105632. doi:10.1016/S2213-2600(20)30079-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3) (英语).
^ 67.0 67.1 Huang, Chaolin; Wang, Yeming; Li, Xingwang; Ren, Lili; Zhao, Jianping; Hu, Yi; Zhang, Li; Fan, Guohui; Xu, Jiuyang. Clinical features of patients infected with 2019 novel coronavirus in Wuhan, China. The Lancet. 2020-02-15, 395 (10223): 497–506 [2021-01-15]. ISSN 0140-6736. PMID 31986264. doi:10.1016/S0140-6736(20)30183-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12) (英语).
^ Guan, Wei-jie; Ni, Zheng-yi; Hu, Yu; Liang, Wen-hua; Ou, Chun-quan; He, Jian-xing; Liu, Lei; Shan, Hong; Lei, Chun-liang.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in China.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20-02-28, 0 (0): null. ISSN 0028-4793. doi:10.1056/NEJMoa2002032.
^ 69.0 69.1 Agyeman, Akosua Adom; Chin, Ken L.; Landersdorfer, Cornelia B.; Liew, Danny; Ofori-Asenso, Richard. Smell and Taste Dys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COVID-19: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Mayo Clinic Proceedings. 2020-8, 95 (8): 1621–1631 [2021-01-15]. ISSN 0025-6196. PMC 7275152 . PMID 32753137. doi:10.1016/j.mayocp.2020.05.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1). 请检查|date=中的日期值 (帮助)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三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0-01-22 [2020-12-12].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0-01-26).
^ Berlin, David A.; Gulick, Roy M.; Martinez, Fernando J. Severe Covid-19.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20-12-17, 383 (25): 2451–2460 [2021-01-15]. ISSN 1533-4406. PMID 32412710. doi:10.1056/NEJMcp200957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3).
^ 72.0 72.1 Zhang, Yinhua; Chen, Yuanyuan; Meng, Zhongji. Immunomodulation for Severe COVID-19 Pneumonia: The State of the Art. Frontiers in Immunology. 2020, 11 [2020-12-05]. ISSN 1664-3224. doi:10.3389/fimmu.2020.57744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3) (英语).
^ Sun, Xinjuan; Wang, Tianyuan; Cai, Dayong; Hu, Zhiwei; Chen, Jin’an; Liao, Hui; Zhi, Liming; Wei, Hongxia; Zhang, Zhihong. Cytokine storm intervention in the early stages of COVID-19 pneumonia. Cytokine & Growth Factor Reviews. 2020-06, 53: 38–42 [2021-01-15]. PMC 7182527 . PMID 32360420. doi:10.1016/j.cytogfr.2020.04.0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3) (英语).
^ Hui, David S.; I Azhar, Esam; Madani, Tariq A.; Ntoumi, Francine; Kock, Richard; Dar, Osman; Ippolito, Giuseppe; Mchugh, Timothy D.; Memish, Ziad A. The continuing 2019-nCoV epidemic threat of novel coronaviruses to global health — The latest 2019 novel coronavirus outbreak in Wuhan, Chin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 2020-02, 91: 264–266 [2021-01-15]. PMC 7128332 . PMID 31953166. doi:10.1016/j.ijid.2020.01.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1) (英语).
^ Guan, Wei-jie; Ni, Zheng-yi; Hu, Yu; Liang, Wen-hua; Ou, Chun-quan; He, Jian-xing; Liu, Lei; Shan, Hong; Lei, Chun-liang.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in China.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20-04-30, 382 (18): 1708–1720 [2021-01-15]. ISSN 0028-4793. PMC 7092819 . PMID 32109013. doi:10.1056/NEJMoa200203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1) (英语).
^ Lauer, Stephen A.; Grantz, Kyra H.; Bi, Qifang; Jones, Forrest K.; Zheng, Qulu; Meredith, Hannah R.; Azman, Andrew S.; Reich, Nicholas G.; Lessler, Justin. The Incubation Period of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From Publicly Reported Confirmed Cases: Estimation and Application.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2020-05-05, 172 (9): 577–582 [2021-01-15]. ISSN 0003-4819. PMC 7081172 . PMID 32150748. doi:10.7326/M20-05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3) (英语).
^ Abruzzini, L. N.; Schwartz, B. D. Tentative assignment of alleles for guinea pig Ia antigens. I. Ia.3,5 and Ia.4,5 share structural homology expected for alleles. Journal of Immunology (Baltimore, Md.: 1950). 1982-06, 128 (6): 2682–2690 [2021-01-15]. ISSN 0022-1767. PMID 704284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3).
^ 78.0 78.1 Larsen, Joseph R.; Martin, Margaret R.; Martin, John D.; Kuhn, Peter; Hicks, James B. Modeling the Onset of Symptoms of COVID-19. Frontiers in Public Health. 2020-08-13, 8: 473 [2021-01-15]. ISSN 2296-2565. PMC 7438535 . PMID 32903584. doi:10.3389/fpubh.2020.0047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9).
^ 重磅!《新冠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印发,全文来了_北京日报网. news.bjd.com.cn. [2023-0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06).
^ 80.0 80.1 80.2 如何保护自己和他人.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 2020-07-31 [2020-08-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25).
^ van Doremalen, Neeltje; Bushmaker, Trenton; Morris, Dylan H.; Holbrook, Myndi G.; Gamble, Amandine; Williamson, Brandi N.; Tamin, Azaibi; Harcourt, Jennifer L.; Thornburg, Natalie J. Aerosol and Surface Stability of SARS-CoV-2 as Compared with SARS-CoV-1.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20-03-17, 0 (0): null [2020-04-01]. ISSN 0028-4793. doi:10.1056/NEJMc200497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5).
^ Hindson, Jordan. COVID-19: faecal–oral transmission?. 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2020-03-25: 1–1 [2020-04-01]. ISSN 1759-5053. doi:10.1038/s41575-020-0295-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3).
^ Kohanski MA, Lo LJ, Waring MS. Review of indoor aerosol generation, transport, and control in the context of COVID-19. International Forum of Allergy & Rhinology. 2020-07. PMC 7405119 . PMID 32652898. doi:10.1002/alr.22661.
^ To KK, Tsang OT, Chik-Yan Yip C, Chan KH, Wu TC, Chan JM, et al. Consistent detection of 2019 novel coronavirus in saliva.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February 2020, 71 (15): 841–843. PMC 7108139 . PMID 32047895. doi:10.1093/cid/ciaa149.
^ COVID-19 and Our Communities – ACON – We are a New South Wales based health promotion organisation specialising in HIV prevention, HIV support and lesbian, gay, bisexual, transgender and intersex (LGBTI) health. Acon.org.au. [2020-09-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16).
^ Sex and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PDF). nyc.gov. 020-03-27 [2020-09-2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5-20). 请检查|date=中的日期值 (帮助)
^ Bingmann A. Latest findings by Ulm virologists – New coronavirus detected in breast milk. 2020-05-22 [2020-09-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7).
^ Groß R, Conzelmann C, Müller JA, Stenger S, Steinhart K, Kirchhoff F, Münch J. Detection of SARS-CoV-2 in human breastmilk. Lancet. 2020-05, 0 (10239): 1757–1758 [2020-09-23]. PMC 7241971 . PMID 32446324. doi:10.1016/S0140-6736(20)3118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3) (英语).
^ CDC Tests for 2019-nCoV.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2020-02-05 [2020-0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4).
^ 90.0 90.1 90.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 [2020-03-13].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0-03-16).
^ Zhang, Jinnong; Zhou, Luqian; Yang, Yuqiong; Peng, Wei; Wang, Wenjing; Chen, Xuelin. Therapeutic and triage strategies for 2019 novel coronavirus disease in fever clinics. The 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 2020-03-01, 8 (3): e11–e12. ISSN 2213-2600. PMID 32061335. doi:10.1016/S2213-2600(20)30071-0 (英语).
^ 92.0 92.1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0-0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18).
^ 中大醫學院:所有新冠肺炎患者糞便樣本帶病毒 痰樣本病毒量最高 (12:05) - 20200317 - 港聞. 明報新聞網 - 即時新聞 instant news. [2020-03-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2).
^ Lee, Jessica. 深喉唾液假陰性達42% 中大醫學院倡同時驗糞. 明報健康網. 2020-03-18 [2020-03-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4).
^ Diagnostic Assays in Community Preparedness and Response. CDC. 2019-02-08 [2020-04-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30) (美国英语).
^ 96.0 96.1 96.2 Yao, Xiao-Hong; He, Zhi-Cheng; Li, Ting-Yuan; Zhang, Hua-Rong; Wang, Yan; Mou, Huaming; Guo, Qiaonan; Yu, Shi-Cang; Ding, Yanqing. Pathological evidence for residual SARS-CoV-2 in pulmonary tissues of a ready-for-discharge patient. Cell Research. 2020-06, 30 (6): 541–543 [2021-01-30]. ISSN 1748-7838. doi:10.1038/s41422-020-0318-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30) (英语).
^ Lamb, Laura E.; Bartolone, Sarah N.; Ward, Elijah; Chancellor, Michael B. Rapid Detection of Novel Coronavirus (COVID-19) by Reverse Transcription-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medRxiv. 2020-02-24: 2020.02.19.20025155 [2021-01-29]. doi:10.1101/2020.02.19.2002515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30) (英语).
^ Di, Lin; Fu, Yusi; Sun, Yue; Li, Jie; Liu, Lu; Yao, Jiacheng; Wang, Guanbo; Wu, Yalei; Lao, Kaiqin. RNA sequencing by direct tagmentation of RNA/DNA hybrid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20-02-11, 117 (6): 2886–2893 [2021-01-29]. ISSN 0027-8424. PMID 31988135. doi:10.1073/pnas.1919800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3) (英语).
^ 99.0 99.1 99.2 徐路易; 陈丽金. 解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如何被快速检测?. 财新网. 北京. [2020-0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27).
^ 第一财经. 硕世生物 公司开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仅用于检测. 2020-01-21 18:30:48 [2020-04-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3). 请检查|date=中的日期值 (帮助)
^ 段倩倩. 多家上市公司宣布研发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 第一财经. 上海. [2020-0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24).
^ FDA Emergency Use Authorizations coronavirus2019. Diagnostics. [2020-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8) (美国英语).
^ Run new COVID-19 Coronavirus test on cobas® 6800/8800 Systems. diagnostics.roche.com. Roche Diagnostids. [2020-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1).
^ Wang, Wenling; Xu, Yanli; Gao, Ruqin; Lu, Roujian; Han, Kai; Wu, Guizhen; Tan, Wenjie. Detection of SARS-CoV-2 in Different Types of Clinical Specimens. JAMA. 2020-03-11 [2021-01-29]. ISSN 0098-7484. PMC 7066521 . PMID 32159775. doi:10.1001/jama.2020.378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21) (英语).
^ 105.0 105.1 Broughton, James P.; Deng, Xianding; Yu, Guixia; Fasching, Clare L.; Servellita, Venice; Singh, Jasmeet; Miao, Xin; Streithorst, Jessica A.; Granados, Andrea. CRISPR–Cas12-based detection of SARS-CoV-2. Nature Biotechnology. 2020-07, 38 (7): 870–874 [2021-01-29]. ISSN 1546-1696. doi:10.1038/s41587-020-0513-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20) (英语).
^ 106.0 106.1 106.2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 (PDF).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0-02-04 [2020-09-1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12-12) (中文(中国大陆)).
^ Huang, Peikai; Liu, Tianzhu; Huang, Lesheng; Liu, Hailong; Lei, Ming; Xu, Wangdong; Hu, Xiaolu; Chen, Jun; Liu, Bo. Use of Chest CT in Combination with Negative RT-PCR Assay for the 2019 Novel Coronavirus but High Clinical Suspicion. Radiology. 2020-02-12, 295 (1): 22–23 [2020-04-03]. ISSN 0033-8419. doi:10.1148/radiol.20202003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3).
^ 108.0 108.1 108.2 108.3 108.4 108.5 108.6 108.7 108.8 Bai, Harrison X.; Hsieh, Ben; Xiong, Zeng; Halsey, Kasey; Choi, Ji Whae; Tran, Thi My Linh; Pan, Ian; Shi, Lin-Bo; Wang, Dong-Cui. Performance of radiologists in differentiating COVID-19 from viral pneumonia on chest CT. Radiology. 2020-03-10: 200823 [2020-04-03]. ISSN 0033-8419. doi:10.1148/radiol.20202008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3).
^ Maier BF, Brockmann D. Effective containment explains subexponential growth in recent confirmed COVID-19 cases in China. Science. 2020-05, 368 (6492): 742–746. Bibcode:2020Sci...368..742M. PMC 7164388 . PMID 32269067. doi:10.1126/science.abb4557. …initial exponential growth expected for an unconstrained outbreak.
^ 徐宙超 (编). 英国批准一款新冠疫苗投入使用. 新华社. 2020-12-03 [2020-1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24).
^ UK medicines regulator gives approval for first UK COVID-19 vaccine. Medicines and Healthcare Products Regulatory Agency, Government of the UK. 2020-12-02 [2020-1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2).
^ 英国批准辉瑞新冠疫苗. 美国之音. 2020-12-02 [2020-1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3).
^ Benjamin Mueller. U.K. Approves Pfizer Coronavirus Vaccine, a First in the West. The New York Times. 2020-12-02 [2020-1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2).
^ Reuters Staff. 新冠战“疫”迎来“胜利日”! 英国展开大规模疫苗接种. 路透社. 2020-12-08 [2020-1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3).
^ Thomas, Katie. F.D.A. Clears Pfizer Vaccine, and Millions of Doses Will Be Shipped Right Away. The New York Times. 2020-11-20 [2020-1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12).
^ 新冠疫情:美国监管机构批准辉瑞疫苗投入紧急使用. BBC News 中文. 2020-12-12 [2020-1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3).
^ COVID-19 Treatment Guidelines. nih.gov.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2020-08-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11).
^ 118.0 118.1 Sanders JM, Monogue ML, Jodlowski TZ, Cutrell JB. Pharmacologic Treatments for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A Review. JAMA. April 2020, 323 (18): 1824–1836. PMID 32282022. doi:10.1001/jama.2020.6019 .
^ 119.0 119.1 Anderson RM, Heesterbeek H, Klinkenberg D, Hollingsworth TD. How will country-based mitigation measures influence the course of the COVID-19 epidemic?. Lancet. 2020-03, 395 (10228): 931–934. PMC 7158572 . PMID 32164834. doi:10.1016/S0140-6736(20)30567-5. A key issue for epidemiologists is helping policy makers decide the main objectives of mitigation—e.g. minimising morbidity and associated mortality, avoiding an epidemic peak that overwhelms health-care services, keeping the effects on the economy within manageable levels, and flattening the epidemic curve to wait for vaccine development and manufacture on scale and antiviral drug therapies.
^ 全球战疫:加拿大考虑升级抗疫措施 力图“压平曲线”. 中国新闻网. 2020-03-16 [2020-08-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3). “压平曲线”是由美国疾控中心提出的疫情控制理论,指在疫情早期采取各种措施延缓疫情高峰期到来,并尽量避免集中暴发,压低峰值期患者人数,以避免医疗系统超负荷运转甚至崩溃。
^ Wiles S. After 'Flatten the Curve', we must now 'Stop the Spread'. Here's what that means. The Spinoff. 2020-03-14 [2020-08-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6).
^ 中国疾控中心提示 公众预防怎么做?(通用预防篇).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0-01-25 [2020-04-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3).
^ 123.0 123.1 123.2 123.3 新型冠状病毒防控指南(第一版).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0-02-01 [2020-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07).
^ 应对新型冠状病毒:世卫组织呼吁采取理性保护和预防措施.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2020-0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07).
^ Preventing 2019-nCoV from Spreading to Others. www.cdc.gov.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2020-01-25 [2020-0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27) (美国英语).
^ 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 advice for the public.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0-0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26).
^ Lydia Bourouiba. The snot-spattered experiments that show how far sneezes really spread. Nature. [2020-0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30).
^ Wang, Weier; Tang, Jianming; Wei, Fangqiang. Updated understanding of the outbreak of 2019 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 in Wuhan, China. Journal of Medical Virology: 441–447. [2020-02-07]. ISSN 1096-9071. doi:10.1002/jmv.2568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01).
^ Ren, Wenlin; Sun, Hunter; Gao, George Fu; Chen, Jianxin; Sun, Sean; Zhao, Rongqing; Gao, Guang; Hu, Yalin; Zhao, Gan; Chen, Yuxin; Jin, Xia; Fang, Feng; Chen, Jinggong; Wang, Qi; Gong, Sitao; Gao, Wen; Sun, Yufei; Su, Junchi; He, Ailiang; Cheng, Xin; Li, Min; Xia, Chenxi; Li, Maohua; Sun, Le. Recombinant SARS-CoV-2 spike S1-Fc fusion protein induced high levels of neutralizing responses in nonhuman primates. bioRxiv. 2020-04-23 [2020-04-24]. doi:10.1101/2020.04.21.052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24) (英语).
^ Li YD, Chi WY, Su JH, Ferrall L, Hung CF, Wu TC. Coronavirus vaccine development: from SARS and MERS to COVID-19. Journal of Biomedical Science //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7749790 |PMC=缺少标题 (帮助). December 2020, 27 (1): 104. PMC 7749790 . PMID 33341119. doi:10.1186/s12929-020-00695-2 .
^ Subbarao K. The success of SARS-CoV-2 vaccines and challenges ahead. Cell Host & Microbe //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8279572 |PMC=缺少标题 (帮助). July 2021, 29 (7): 1111–1123. PMC 8279572 . PMID 34265245. doi:10.1016/j.chom.2021.06.016 .
^ Padilla TB. No one is safe unless everyone is safe. BusinessWorld. 24 February 2021 [24 February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3 February 2021).
^ 133.0 133.1 133.2 Rogers K. COVID-19 vaccine.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11 May 2022 [12 June 2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12 June 2022).
^ Swissmedic grants authorisation for the first COVID-19 vaccine in Switzerland (新闻稿). Swiss Agency for Therapeutic Products (Swissmedic). 18 December 2020 [5 July 2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 May 2021).
^ EMA recommends first COVID-19 vaccine for authorisation in the EU. European Medicines Agency (EMA) (新闻稿). 21 December 2020 [21 December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30).
^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 Prevention & Treatment.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2020-03-14 [2020-03-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14) (美国英语).
^ 137.0 137.1 Kratzel, Annika; Todt, Daniel; V’kovski, Philip; Steiner, Silvio; Gultom, Mitra; Thao, Tran Thi Nhu; Ebert, Nadine; Holwerda, Melle; Steinmann, Jörg; Niemeyer, Daniela; Dijkman, Ronald; Kampf, Günter; Drosten, Christian; Steinmann, Eike; Thiel, Volker; Pfaender, Stephanie. Inactivation of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by WHO-Recommended Hand Rub Formulations and Alcohols.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 2020, 26 (7) [2020-05-20]. doi:10.3201/eid2607.2009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22) (美国英语).
^ Siddharta, Anindya; Pfaender, Stephanie; Vielle, Nathalie Jane; Dijkman, Ronald; Friesland, Martina; Becker, Britta; Yang, Jaewon; Engelmann, Michael; Todt, Daniel; Windisch, Marc P.; Brill, Florian H.; Steinmann, Joerg; Steinmann, Jochen; Becker, Stephan; Alves, Marco P.; Pietschmann, Thomas; Eickmann, Markus; Thiel, Volker; Steinmann, Eike. Virucidal Activity of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Recommended Formulations Against Enveloped Viruses, Including Zika, Ebola, and Emerging Coronaviruses. The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 2017, 215 (6) [2020-05-20]. ISSN 0022-1899. doi:10.1093/infdis/jix04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12) (英语).
^ Novel Coronavirus. Health Protection Surveillance Centre of Ireland. [2020-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04).
^ 140.0 140.1 就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对公众的建议:何时及如何使用口罩. 世界卫生组织. 2020-12-11 [2020-1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07) (中文(中国大陆)).
^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Situation Summary.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2020-03-17 [2020-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14) (美国英语).
^ Updates on COVID-19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Local Situation. Singapore Ministry of Health. [2020-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03).
^ Cheung, Jonathan Chun-Hei; Ho, Lap Tin; Cheng, Justin Vincent; Cham, Esther Yin Kwan; Lam, Koon Ngai. Staff safety during emergency airway management for COVID-19 in Hong Kong. The 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 2020-02-24. ISSN 2213-2600 (英语).
^ Filtering out confusion: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about respiratory protection - user seal check..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2018-10-24 [2020-03-18]. doi:10.26616/NIOSHPUB2018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6) (美国英语).
^ Proper N95 Respirator Use for Respiratory Protection Preparedness.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2020-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4) (美国英语).
^ Interim Infec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Recommendations for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or Confirmed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in Healthcare Settings.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2020-02-11 [2020-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04) (美国英语).
^ Nussbaumer-Streit B, Mayr V, Dobrescu AI, Chapman A, Persad E, Klerings I, et al. Quarantine alone or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public health measures to control COVID-19: a rapid review. The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April 2020, 4: CD013574. PMC 7141753 . PMID 32267544. doi:10.1002/14651858.CD013574.
^ Ward, Alex. Has Sweden found the best response to the coronavirus? Its death rate suggests it hasn't.. Vox. 2020-04-28 [2020-04-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29). And while experts say the vast majority of Swedes followed the government’s social distancing guidelines and voluntarily stayed home, those who continued to drink at bars and shop at stores likely spread the disease around.
^ Somsen, G Aernout; Rijn, Cees; Kooij, Stefan; Bem, Reinout; Bonn, Daniel. Small droplet aerosols in poorly ventilated spaces and SARS-CoV-2 transmission. The 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 (Elsesier). 2020-05-27, 8 (7): 658–659 [2020-07-04]. PMC 7255254 . PMID 32473123. doi:10.1016/S2213-2600(20)30245-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3).
^ Sequence for Putting On 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 (PPE) (PDF). CDC. [2020-03-0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3-05).
^ 151.0 151.1 151.2 151.3 151.4 廉价的地塞米松是如何治疗重症新冠病人的. BBC News 中文. 2020-06-23 [2020-07-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3) (中文(简体)).
^ 152.0 152.1 152.2 世界卫生组织. 关于地塞米松与COVID-19的问答. 2020年6月25日 [2020-07-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2) (中文).
^ 世界卫生组织. 世卫组织对地塞米松用于治疗COVID-19重症患者的初步结果表示欢迎. 2020年6月16日 [2020-07-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09) (中文).
^ Fisher D, Heymann D. Q&A: The novel coronavirus outbreak causing COVID-19. BMC Medicine. February 2020, 18 (1): 57. PMC 7047369 . PMID 32106852. doi:10.1186/s12916-020-01533-w.
^ Kui L, Fang YY, Deng Y, Liu W, Wang MF, Ma JP, et al.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novel coronavirus cases in tertiary hospitals in Hubei Province.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February 2020: 1. PMID 32044814. doi:10.1097/CM9.0000000000000744.
^ Wang T, Du Z, Zhu F, Cao Z, An Y, Gao Y, Jiang B. Comorbidities and multi-organ injuries in the treatment of COVID-19. Lancet (Elsevier BV). March 2020, 395 (10228): e52. PMID 32171074. doi:10.1016/s0140-6736(20)30558-4.
^ CDC. 2019 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2020-02-11 [2020-0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4).
^ Guan WJ, Ni ZY, Hu Y, Liang WH, Ou CQ, He JX, et al.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in China.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Massachusetts Medical Society). February 2020. PMID 32109013. doi:10.1056/nejmoa2002032.
^ Henry BM. COVID-19, ECMO, and lymphopenia: a word of caution. The 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 (Elsevier BV). 2020. ISSN 2213-2600. PMID 32178774. doi:10.1016/s2213-2600(20)30119-3.
^ Clinical management of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 when COVID-19 is suspected. www.who.int.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2020-04-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31).
^ Wu, Di; Wu, Tiantian; Liu, Qun; Yang, Zhicong. The SARS-CoV-2 outbreak: what we know.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 2020-03-12 [2020-04-02]. ISSN 1201-9712. doi:10.1016/j.ijid.2020.03.0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3).
^ 162.0 162.1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 (PDF). [2020-04-0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3-25).
^ Day, Michael. Covid-19: ibuprofen should not be used for managing symptoms, say doctors and scientists. BMJ. 2020-03-17, 368: m1086 [2020-03-18]. PMID 32184201. doi:10.1136/bmj.m108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19).
^ Self-isolation advice—Coronavirus (COVID-19). National Health Service (United Kingdom). 2020-02-28 [2020-03-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8).
^ Research, Center for Drug Evaluation and. FDA advises patients on use of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s) for COVID-19. Drug Safety and Availability. 2020-03-19 [2020-03-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7).
^ AFP. Updated: WHO Now Doesn't Recommend Avoiding Ibuprofen For COVID-19 Symptoms. ScienceAlert. [2020-04-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18).
^ FRANCISCO, Estela Miranda. EMA gives advice on the use of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ies for COVID-19. European Medicines Agency. 2020-03-18 [2020-04-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1).
^ Vaduganathan, Muthiah; Vardeny, Orly; Michel, Thomas; McMurray, John J.V.; Pfeffer, Marc A.; Solomon, Scott D. 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 System Inhibitors in Patients with Covid-19.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20-03-30, 0 (0): null. ISSN 0028-4793. doi:10.1056/NEJMsr2005760.
^ Patients taking ACE-i and ARBs who contract COVID-19 should continue treatment, unless otherwise advised by their physician. [2020-03-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1).
^ Patients taking ACE-i and ARBs who contract COVID-19 should continue treatment, unless otherwise advised by their physician.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新闻稿). 2020-03-17 [2020-03-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4).
^ de Simone, Giovanni. Position Statement of the ESC Council on Hypertension on ACE-Inhibitors and 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s. Council on Hypertension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2020-03-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4).
^ Vetter P, Eckerle I, Kaiser L. Covid-19: a puzzle with many missing pieces. BMJ. February 2020, 368: m627. PMID 32075791. doi:10.1136/bmj.m627.
^ Novel Coronavirus—COVID-19: What Emergency Clinicians Need to Know. www.ebmedicine.net. [2020-03-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14).
^ Gilead Sciences Statement on the Company’s Ongoing Response to the 2019 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 www.gilead.com. Gilead. [2020-04-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02).
^ remdesivir EULA Letter of Authorization. FDA. 2020-05-01 [2020-05-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17).
^ Coronavirus (COVID-19) Update: FDA Issues Emergency Use Authorization for Potential COVID-19 Treatment. FDA. 2020-05-01 [2020-05-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17).
^ FDA批准在新冠患者中紧急使用瑞德西韦. 華爾街日報. 2020-05-04 [2020-05-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27).
^ 日本首款新冠治疗药:瑞德西韦. RFI. 2020-05-09.
^ Yao, Xueting; Ye, Fei; Zhang, Miao; Cui, Cheng; Huang, Baoying; Niu, Peihua; Liu, Xu; Zhao, Li; Dong, Erdan. In Vitro Antiviral Activity and Projection of Optimized Dosing Design of Hydroxychloroquine for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SARS-CoV-2).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2020-04-02]. doi:10.1093/cid/ciaa23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31).
^ Gautret, Philippe; Lagier, Jean-Christophe; Parola, Philippe; Hoang, Van Thuan; Meddeb, Line; Mailhe, Morgane; Doudier, Barbara; Courjon, Johan; Giordanengo, Valérie. Hydroxychloroquine and azithromycin as a treatment of COVID-19: results of an open-label non-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2020-03: 105949 [2020-04-02]. PMC 7102549 . PMID 32205204. doi:10.1016/j.ijantimicag.2020.10594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3).
^ Denise M. Hinton. Chloroquine Phosphate and Hydroxychloroquine Sulfate EUA Letter of Authorization.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30).
^ FDA cautions against use of hydroxychloroquine or chloroquine for COVID-19 outside of the hospital setting or a clinical trial due to risk of heart rhythm problems [FDA忠告:因為引致心律問題的風險,人們不應該在醫院或醫學實驗環境外服用氯喹或羟氯喹以對抗COVID-19。]. FDA. 2020-07-01 [2021-08-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4).
^ Search of: IL-6 | COVID-19. clinicaltrials.gov. [2020-04-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1).
^ Research, Center for Biologics Evaluation and. Investigational COVID-19 Convalescent Plasma - Emergency INDs. FDA. 2020-03-26 [2020-04-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2).
^ Roback, John D.; Guarner, Jeannette. Convalescent Plasma to Treat COVID-19: Possibilities and Challenges. JAMA. 2020-03-27 [2020-04-03]. doi:10.1001/jama.2020.494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3).
^ Coomes, Eric A.; Haghbayan, Hourmazd. Favipiravir, an antiviral for COVID-19?. Journal of Antimicrobial Chemotherapy. 2020-07-01, 75 (7): 2013–2014. ISSN 0305-7453. doi:10.1093/jac/dkaa171 (英语).
^ Cao, Bin; Wang, Yeming; Wen, Danning; Liu, Wen; Wang, Jingli; Fan, Guohui; Ruan, Lianguo; Song, Bin; Cai, Yanping. A Trial of Lopinavir–Ritonavir in Adults Hospitalized with Severe Covid-19.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20-03-18, 0 (0): null [2020-04-03]. ISSN 0028-4793. doi:10.1056/NEJMoa200128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8).
^ Ren, Jun-ling; Zhang, Ai-Hua; Wang, Xi-Ju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COVID-19 treatment. Pharmacological Research. 2020-05-01, 155: 104743 [2020-04-03]. ISSN 1043-6618. doi:10.1016/j.phrs.2020.10474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3).
^ Runfeng, Li; Yunlong, Hou; Jicheng, Huang; Weiqi, Pan; Qinhai, Ma; Yongxia, Shi; Chufang, Li; Jin, Zhao; Zhenhua, Jia. Lianhuaqingwen exerts anti-viral and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y against novel coronavirus (SARS-CoV-2). Pharmacological Research. 2020-03-20: 104761 [2020-04-03]. ISSN 1043-6618. doi:10.1016/j.phrs.2020.10476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3).
^ HSA Advisory on Lianhua Qingwen Products for Prevention or Treatment of COVID-19. Health Sciences Authority. 2021-11-17 [2022-04-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1).
^ 星衛生科學局:沒證據「連花清瘟」可防治新冠. 明報. 2022-02-21 [2022-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6).
^ 港人抢购连花清瘟胶囊 多家药房售罄. 联合早报. 2022-02-11 [2022-0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16).
^ 连花清瘟香港销售火爆 以岭药业开盘封死涨停. 证券之星资讯. 2022-02-15 [2022-0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16).
^ 试验结果显示地塞米松可降低新冠肺炎患者死亡率 被称为“重大突破”. 对照组在不需要呼吸支持的患者中存活率较高,尽管差异在统计学上并不显著.. [2020-0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7).
^ Report of the WHO-China Joint Mission on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PDF). WHO. [2020-03-1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2-29).
^ Lu, Xiaoxia; Zhang, Liqiong; Du, Hui; Zhang, Jingjing; Li, Yuan Y.; Qu, Jingyu; Zhang, Wenxin; Wang, Youjie; Bao, Shuangshuang; Li, Ying; Wu, Chuansha; Liu, Hongxiu; Liu, Di; Shao, Jianbo; Peng, Xuehua; Yang, Yonghong; Liu, Zhisheng; Xiang, Yun; Zhang, Furong; Silva, Rona M.; Pinkerton, Kent E.; Shen, Kunling; Xiao, Han; Xu, Shunqing; Wong, Gary W. K. SARS-CoV-2 Infection in Children.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20-03-18 [2020-04-24]. doi:10.1056/nejmc200507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24) (英语).
^ Dong, Yuanyuan; Mo, Xi; Hu, Yabin; Qi, Xin; Jiang, Fan; Jiang, Zhongyi; Tong, Shilu. Epidemiology of COVID-19 Among Children in China (PDF). Pediatrics. 2020-03-16 [2020-04-24]. doi:10.1542/peds.2020-0702.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0-03-17).
^ Castagnoli, Riccardo; Votto, Martina; Licari, Amelia; Brambilla, Ilaria; Bruno, Raffaele; Perlini, Stefano; Rovida, Francesca; Baldanti, Fausto; Marseglia, Gian Luigi.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SARS-CoV-2) Infection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A Systematic Review. JAMA Pediatrics. 2020-04-22 [2020-04-24]. doi:10.1001/jamapediatrics.2020.146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24) (英语).
^ 199.0 199.1 199.2 Report of the WHO-China Joint Mission on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PDF) (报告). 2020-02-24 [2020-03-0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2-29).
^ Zhou, Fei; Yu, Ting; Du, Ronghui; Fan, Guohui; Liu, Ying; Liu, Zhibo; Xiang, Jie; Wang, Yeming; Song, Bin. Clinical course and risk factors for mortality of adult inpatients with COVID-19 in Wuhan, China: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The Lancet. 2020-03-28, 395 (10229): 1054–1062. ISSN 0140-6736. PMID 32171076. doi:10.1016/S0140-6736(20)30566-3.
^ Hui DS, I Azhar E, Madani TA, Ntoumi F, Kock R, Dar O, et al. The continuing 2019-nCoV epidemic threat of novel coronaviruses to global health – The latest 2019 novel coronavirus outbreak in Wuhan, Chin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 February 2020, 91: 264–266. PMC 7128332 . PMID 31953166. doi:10.1016/j.ijid.2020.01.009 .
^ Murthy, Srinivas; Gomersall, Charles D.; Fowler, Robert A. Care for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With COVID-19. JAMA. 2020-04-21, 323 (15): 1499 [2021-01-15]. ISSN 0098-7484. doi:10.1001/jama.2020.363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18) (英语).
^ Cascella M, Rajnik M, Cuomo A, Dulebohn SC, Di Napoli R. Features,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Coronavirus (COVID-19). StatPearls. Treasure Island (FL): StatPearls Publishing. 2020 [2020-03-18]. PMID 3215036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6).
^ Heymann DL, Shindo N. COVID-19: what is next for public health?. Lancet. February 2020, 395 (10224): 542–545. PMC 7138015 . PMID 32061313. doi:10.1016/s0140-6736(20)30374-3.
^ COVID-19 (coronavirus): Long-term effects. Mayo Clinic. [2021-0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9).
^ 多份来源
Long B, Brady WJ, Koyfman A, Gottlieb M. Cardiovascular complications in COVID-19.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 July 2020, 38 (7): 1504–1507. PMC 7165109 . PMID 32317203. doi:10.1016/j.ajem.2020.04.048.
Puntmann VO, Carerj ML, Wieters I, Fahim M, Arendt C, Hoffmann J, et al. Outcomes of Cardiovascul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in Patients Recently Recovered From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JAMA Cardiology. July 2020, 5 (11): 1265–1273 [2021-01-29]. PMC 7385689 . PMID 32730619. doi:10.1001/jamacardio.2020.3557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5). 简明摘要.
Lindner D, Fitzek A, Bräuninger H, Aleshcheva G, Edler C, Meissner K, et al. Association of Cardiac Infection With SARS-CoV-2 in Confirmed COVID-19 Autopsy Cases. JAMA Cardiology. July 2020, 5 (11): 1281–1285 [2021-01-29]. PMC 7385672 . PMID 32730555. doi:10.1001/jamacardio.2020.3551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5). 简明摘要.
Siripanthong, Bhurint. Recognizing COVID-19–related myocarditis: The possible pathophysiology and proposed guideline for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Heart Rhythm. 2020, 17 (9): 1463–1471. PMC 7199677 . PMID 32387246. doi:10.1016/j.hrthm.2020.05.001.
^ Xu L, Liu J, Lu M, Yang D, Zheng X. Liver injury during highly pathogenic human coronavirus infections. Liver International. May 2020, 40 (5): 998–1004. PMC 7228361 . PMID 32170806. doi:10.1111/liv.14435 .
^ Carod-Artal FJ. Neurological complications of coronavirus and COVID-19. Revista de Neurologia. May 2020, 70 (9): 311–322. PMID 32329044. doi:10.33588/rn.7009.2020179.
^ Toscano G, Palmerini F, Ravaglia S, Ruiz L, Invernizzi P, Cuzzoni MG, et al. Guillain-Barré Syndrome Associated with SARS-CoV-2.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June 2020, 382 (26): 2574–2576. PMC 7182017 . PMID 32302082. doi:10.1056/NEJMc2009191.
^ Multisystem inflammatory syndrome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temporally related to COVID-19.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2020-05-15 [2020-05-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15).
^ HAN Archive – 00432. U.S.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 (报告). 2020-05-15 [2020-05-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15).
^ Poyiadji N, Shahin G, Noujaim D, Stone M, Patel S, Griffith B. COVID-19-associated Acute Hemorrhagic Necrotizing Encephalopathy: Imaging Features. Radiology. 2020-08, 296 (2): E119–E120 [2021-01-29]. PMC 7233386 . PMID 32228363. doi:10.1148/radiol.202020118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6).
^ Living with Covid19. NIHR Themed Reviews (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Research). 2020-10-15 [2021-01-29]. doi:10.3310/themedreview_4116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7).
^ How long does COVID-19 last?. UK COVID Symptom Study. 2020-06-06 [2020-1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10).
^ Summary of COVID-19 Long Term Health Effects: Emerging evidence and Ongoing Investigation (PDF). 华盛顿大学. 2020-09-01 [2020-10-1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12-18).
^ Ed Yong. One of Long COVID’s Worst Symptoms Is Also Its Most Misunderstood. 大西洋. 2022-09-12 [2023-0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11) (英语).
^ Vabret N, Britton GJ, Gruber C, Hegde S, Kim J, Kuksin M, et al. Immunology of COVID-19: Current State of the Science. Immunity. 2020-05-05, 52 (6): 910–941 [2021-01-29]. PMC 7200337 . PMID 32505227. doi:10.1016/j.immuni.2020.05.0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28).
^ Immune responses and immunity to SARS-CoV-2. 欧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失效連結]
^ 219.0 219.1 219.2 Cohen JI, Burbelo PD. Reinfection with SARS-CoV-2: Implications for Vaccines.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2020-12-18 [2021-01-29]. PMID 33338197. doi:10.1093/cid/ciaa186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8).
^ 估计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的病死率 (PDF). 世界卫生组织. 2020-08-0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1-19) (中文).
^ Lazzerini M, Putoto G. COVID-19 in Italy: momentous decisions and many uncertainties. The Lancet. Global Health. 2020-05, 8 (5): e641–e642 [2020-12-21]. PMC 7104294 . PMID 32199072. doi:10.1016/S2214-109X(20)301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20).
^ 新型冠状病毒—中国. 世界卫生组织(WHO). 2020-01-12 [2021-0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8) (中文(简体)).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Situation Report – 51 (PDF). 2020-03-11 [2020-04-0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3-31).
^ WHO Director-General's statement on the advice of the IHR Emergency Committee on Novel Coronavirus. who.int. [2020-03-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27).
^ Report of the WHO-China Joint Mission on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PDF). www.who.int. [2020-04-0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2-29).
^ Wu, Zunyou; McGoogan, Jennifer M. Characteristics of and Important Lessons From the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Outbreak in China: Summary of a Report of 72 314 Cases From the 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JAMA. 2020-02-24 [2020-04-01]. doi:10.1001/jama.2020.264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04).
^ Zhou, Fei; Yu, Ting; Du, Ronghui; Fan, Guohui; Liu, Ying; Liu, Zhibo; Xiang, Jie; Wang, Yeming; Song, Bin. Clinical course and risk factors for mortality of adult inpatients with COVID-19 in Wuhan, China: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The Lancet. 2020-03-28, 395 (10229): 1054–1062 [2020-04-01]. ISSN 0140-6736. doi:10.1016/S0140-6736(20)30566-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31).
^ Richardson, Safiya; Hirsch, Jamie S.; Narasimhan, Mangala; Crawford, James M.; McGinn, Thomas; Davidson, Karina W.; Barnaby, Douglas P.; Becker, Lance B.; Chelico, John D.; Cohen, Stuart L.; Cookingham, Jennifer; Coppa, Kevin; Diefenbach, Michael A.; Dominello, Andrew J.; Duer-Hefele, Joan; Falzon, Louise; Gitlin, Jordan; Hajizadeh, Negin; Harvin, Tiffany G.; Hirschwerk, David A.; Kim, Eun Ji; Kozel, Zachary M.; Marrast, Lyndonna M.; Mogavero, Jazmin N.; Osorio, Gabrielle A.; Qiu, Michael; Zanos, Theodoros P. Presenting Characteristics, Comorbidities, and Outcomes Among 5700 Patients Hospitalized With COVID-19 in the New York City Area. JAMA. 2020-04-22 [2020-04-24]. doi:10.1001/jama.2020.677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24) (英语).
^ Wang W, Tang J, Wei F. Updated understanding of the outbreak of 2019 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 in Wuhan, China. Journal of Medical Virology. April 2020, 92 (4): 441–447 [2020-12-27]. PMID 31994742. doi:10.1002/jmv.2568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4).
^ Coronavirus Age, Sex, Demographics (COVID-19) - Worldometer. www.worldometers.info. [2020-0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7).
^ Lu, Xiaoxia; Zhang, Liqiong; Du, Hui; Zhang, Jingjing; Li, Yuan Y.; Qu, Jingyu; Zhang, Wenxin; Wang, Youjie; Bao, Shuangshuang. SARS-CoV-2 Infection in Children.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20-03-18, 0 (0): null. ISSN 0028-4793. doi:10.1056/NEJMc2005073.
^ 232.0 232.1 232.2 Estimating mortality from COVID-19. 世界卫生组织(WHO). [2020-12-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3) (英语).
^ 争议新冠无症状感染者:为何不并入确诊统计. 财新网. [2020-12-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3).
^ 中国首次公布无症病毒感染人数,外界质疑数字失真. 美国之音. 2020-04-01 [2020-12-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3) (中文).
^ Josephine Ma. China should align with global practice in counting coronavirus cases. 《南华早报》(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2020-10-27 [2020-12-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4) (英语).
^ Yanping Zhang. 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n Outbreak of 2019 Novel Coronavirus Diseases (COVID-19)—China, 2020. China CDC Weekly (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2020-02-17, 2 (8): 113–122 [2020-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9).
^ COVID-19 i Danmark: Epidemiologisk overvågningsrapport den 17. april 2020 (PDF) (报告). Statens Serum Institut. 2020-04-17 [2020-04-1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4-19) (丹麦语).
^ Epidemia COVID-19. Aggiornamento nazionale 16 aprile 2020 (PDF) (报告). Rome: Istituto Superiore di Sanità. 2020-04-16 [2020-04-1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4-19) (意大利语).
^ Epidemiologische situatie COVID-19 in Nederland 17 april 2020 (PDF) (报告). Bilthoven: Rijksinstituut voor Volksgezondheid en Milie. 2020-04-06 [2020-04-17].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0-04-17) (荷兰语).
^ The updates on COVID-19 in Korea as of 15 April (报告). Korea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2020-04-15 [2020-04-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17).
^ Actualización nº 78. Enfermedad por el coronavirus (COVID-19). (PDF) (报告). Ministerio de Sanidad, Consumo y Bienestar Social. 2020-04-17 [2020-04-1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4-19) (西班牙语).
^ Todesfälle in der Schweiz nach Altersgruppen. [2020-04-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9).
^ CDC COVID-19 Response Team. Severe Outcomes Among Patients with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United States, February 12 – March 16, 2020.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Weekly Report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2020-03-18, 69 (12): 343–346 [2020-03-22]. PMID 32214079. doi:10.15585/mmwr.mm6912e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2).
^ Verity, Robert; Okell, Lucy C; Dorigatti, Ilaria; Winskill, Peter; Whittaker, Charles; Imai, Natsuko; Cuomo-Dannenburg, Gina; Thompson, Hayley; Walker, Patrick G T; Fu, Han; Dighe, Amy; Griffin, Jamie T; Baguelin, Marc. Estimates of the severity of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a model-based analysis. 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 2020-03-03, 20 (6): 669–677 [2020-12-27]. ISSN 1473-3099. PMID 32240634. doi:10.1016/s1473-3099(20)30243-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3).
^ 245.0 245.1 Meyerowitz-Katz, Gideon; Merone, Lea.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published research data on COVID-19 infection fatality rat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 2020-12, 101: 138–148 [2020-12-31]. ISSN 1201-9712. PMC 7524446 . PMID 33007452. doi:10.1016/j.ijid.2020.09.146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3).
^ Report 34 - COVID-19 Infection Fatality Ratio Estimates from Seroprevalence. 帝国理工学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 2020-10-29 [2020-12-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14) (英国英语).
^ Levin, Andrew T.; Hanage, William P.; Owusu-Boaitey, Nana; Cochran, Kensington B.; Walsh, Seamus P.; Meyerowitz-Katz, Gideon. Assessing the Age Specificity of Infection Fatality Rates for COVID-19: Systematic Review, Meta-Analysis, and Public Policy Implications. medRxiv. 2020-10-31: 2020.07.23.20160895 [2020-12-31]. ISSN 2016-0895. doi:10.1101/2020.07.23.2016089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3) (英语).
^ Chen N, Zhou M, Dong X, Qu J, Gong F, Han Y, et al. Epidemiological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99 cases of 2019 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in Wuhan, China: a descriptive study. Lancet. February 2020, 395 (10223): 507–513. PMC 7135076 . PMID 32007143. doi:10.1016/S0140-6736(20)30211-7.
^ Wenham C, Smith J, Morgan R. COVID-19: the gendered impacts of the outbreak. Lancet. March 2020, 395 (10227): 846–848. PMC 7124625 . PMID 32151325. doi:10.1016/S0140-6736(20)30526-2.
^ Epidemiology Working Group For Ncip Epidemic Response, 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Prevention. [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n outbreak of 2019 novel coronavirus diseases (COVID-19) in China]. Zhonghua Liu Xing Bing Xue Za Zhi = Zhonghua Liuxingbingxue Zazhi. February 2020, 41 (2): 145–151 [2021-01-29]. PMID 32064853. doi:10.3760/cma.j.issn.0254-6450.2020.02.0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0) (中文(中国大陆)).
^ 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n Outbreak of 2019 Novel Coronavirus Diseases (COVID-19). China CDC Weekly. February 2020, 2 (8): 113–122 [15 June 2020]. ISSN 2096-7071. doi:10.46234/ccdcw2020.03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7).
^ Hu Y, Sun J, Dai Z, Deng H, Li X, Huang Q, et al. Prevalence and severity of 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ournal of Clinical Virology. June 2020, 127: 104371. PMC 7195434 . PMID 32315817. doi:10.1016/j.jcv.2020.104371.
^ Fu L, Wang B, Yuan T, Chen X, Ao Y, Fitzpatrick T, et al.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in China: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The Journal of Infection. June 2020, 80 (6): 656–665. PMC 7151416 . PMID 32283155. doi:10.1016/j.jinf.2020.03.041.
^ Yuki K, Fujiogi M, Koutsogiannaki S. COVID-19 pathophysiology: A review. Clinical Immunology. June 2020, 215: 108427. PMC 7169933 . PMID 32325252. doi:10.1016/j.clim.2020.108427.
^ Rabin, Roni Caryn. In Italy, Coronavirus Takes a Higher Toll on Men. The New York Times. 2020-03-20 [2020-04-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0).
^ COVID-19 weekly surveillance report.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2020-04-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0).
^ 257.0 257.1 Gupta, Alisha Haridasani. Does Covid-19 Hit Women and Men Differently? U.S. Isn't Keeping Track. The New York Times. 2020-04-03 [2020-04-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0).
^ Salje H, Tran Kiem C, Lefrancq N, Courtejoie N, Bosetti P, Paireau J, et al. Estimating the burden of SARS-CoV-2 in France. Science. 2020-07, 369 (6500): 208–211 [2020-01-29]. Bibcode:2020Sci...369..208S. PMC 7223792 . PMID 32404476. doi:10.1126/science.abc3517.
^ 梁煥敏. 【新冠肺炎】確診馬主周巧兒狗隻 冠狀病毒測試呈弱陽性. 香港01. 2020-02-28 [2021-0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6) (中文(香港)).
^ 全球首例寵物狗確診新冠病毒 可能被人類傳染. RFI -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 2020-03-04 [2021-0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4) (中文(繁體)).
^ 全球首例 香港寵物狗染武漢肺炎. 中央社. [2020-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12).
^ 全球首例 香港寵物狗染武漢肺炎. 中央社 CNA. [2021-0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12) (中文(臺灣)).
^ 全球首例!三組專家鑑定 香港新冠肺炎病患寵物狗也確診. 联合新闻网. 2020-03-04 [2020-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05) (中文(香港)).
^ 全球首例!三組專家鑑定 香港新冠肺炎病患寵物狗也確診. 聯合新聞網. 20200304T222056Z [2021-0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05) (中文(臺灣)). 请检查|date=中的日期值 (帮助)
^ 紐約動物園老虎染武漢肺炎 疑無症狀保育員傳染. 中央社 CNA. [2021-0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8) (中文(臺灣)).
^ Oreshkova, Nadia; Molenaar, Robert Jan; Vreman, Sandra; Harders, Frank; Oude Munnink, Bas B; Hakze-van der Honing, Renate W; Gerhards, Nora; Tolsma, Paulien; Bouwstra, Ruth. SARS-CoV-2 infection in farmed minks, the Netherlands, April and May 2020. Eurosurveillance. 2020-06-11, 25 (23) [2020-06-27]. ISSN 1560-7917. PMC 7403642 . PMID 32553059. doi:10.2807/1560-7917.ES.2020.25.23.2001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7) (英语).
^ COVID-19 detected on multiple Dutch mink farms. WUR. 2020-06-23 [2020-06-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3) (美国英语).
^ 谭晶晶. 美国首次报告宠物猫感染新冠病毒 又有7只狮虎感染. 新华网. 新华社. 2020-04-23 [2021-0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9) (中文).
^ Did a mink just give the coronavirus to a human? Here’s what we know.. Animals. 2020-05-21 [2020-06-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4) (英语).
^ Zaken, Ministerie van Algemene. New results from research into COVID-19 on mink farms - News item - Government.nl. www.government.nl. 2020-05-19 [2020-06-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3) (英国英语).
^ Dutch mink workers may be first known humans infected by animals: WHO. medicalxpress.com. [2020-06-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7) (英语).
^ Mink infected two humans with coronavirus: Dutch government. Reuters. 2020-05-25 [2020-06-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27) (英语).
^ 美國爆發武漢肺炎人傳貂 一萬隻貂染疫死亡. 中央社 CNA. [2021-0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3) (中文(臺灣)).
^ 徐路易. 西班牙一动物园四只狮子曾染新冠. 财新网. 2020-12-09 [2021-0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05) (中文).
^ 美国动物园三只雪豹感染新冠病毒. 央视新闻. 海外网. 2020-12-12 [2021-0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05) (中文).
^ 徐路易. 美动物园三只大猩猩确认染新冠 乃全球首例. 财新网. 2021-01-15 [2021-0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05) (中文).
延伸阅读[编辑]
Progress report on the coronavirus pandemic. Nature. 2020-08-20, 584 (7821): 325–325 [2021-01-15]. ISSN 0028-0836. PMID 32814893. doi:10.1038/d41586-020-02414-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1) (英语).
Tay, Matthew Zirui; Poh, Chek Meng; Rénia, Laurent; MacAry, Paul A.; Ng, Lisa F. P. The trinity of COVID-19: immunity, inflammation and intervention. Nature Reviews Immunology. 2020-06, 20 (6): 363–374 [2021-01-15]. ISSN 1474-1733. PMC 7187672 . PMID 32346093. doi:10.1038/s41577-020-03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1) (英语).
外部連結[编辑]
从维基百科的姊妹计划了解更多有关“2019冠状病毒病”的内容
维基词典上的字词解释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多媒体资源
维基新闻上的新闻
维基文库上的原始文献
維基導遊上的旅遊指南
Scholia上有關2019冠状病毒病的信息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2019-nCov cases globally. European Centre fo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ECDC). [2020-0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11) (英语).
Coronavirus. WHO. [2020-0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20) (英语).
Novel Coronavirus 2019 Situation Summary, Wuhan, China.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 2020-01-25 [2020-0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26) (英语).
Risk assessment: Outbreak of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associated with a novel coronavirus, China: first local transmission in the EU/EEA − third update (PDF). European Centre fo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ECDC). 2020-01-31 [2020-02-1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11-22) (英语).
Genomic epidemiology of novel coronavirus (nCoV). Real-time tracking of pathogen evolution. Nextstrain. [2020-0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4) (英语).
Coronavirus – What we’re doing and how you can help in simple terms. Folding@home. [2020-03-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3) (英语).
分類 ICD-10: U07.1 , U07.2MeSH: D000086382SNOMED CT: 840539006外部資源
查论编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SARS-CoV-2(病毒株)· COVID-19(疾病)· 全球大流行(世界卫生组织定級) 各地疫情(時間軸)亚洲东亚
中國大陸
時間軸
湖北
武汉
香港
澳門
日本
時間軸
朝鲜
韓國
蒙古
台湾
東南亞
汶萊
柬埔寨
印度尼西亚
馬來西亞
時間軸
缅甸
菲律賓
新加坡
時間軸
泰國
越南
南亞·中亞
孟加拉國
不丹
印度
尼泊爾
巴基斯坦
哈萨克斯坦
西亞
亞美尼亞
亞塞拜然
巴林
北塞浦路斯
伊朗
伊拉克
以色列
黎巴嫩
卡塔爾
沙特阿拉伯
阿联酋
土耳其
也门
非洲北非
阿尔及利亚
埃及
摩洛哥
突尼斯
东非
埃塞俄比亚
肯尼亚
马约特
留尼汪
盧安達
塞舌尔
索马里
索马里兰
南苏丹
坦桑尼亚
乌干达
西非
贝宁
布基纳法索
佛得角
冈比亚
加纳
几内亚
科特迪瓦
利比里亚
毛里塔尼亚
奈及利亞
塞拉利昂
多哥
中部
喀麦隆
中非共和国
刚果民主共和国
刚果共和国
赤道几内亚
加蓬
南部
斯威士兰
納米比亞
南非
歐洲
阿爾巴尼亞
白俄羅斯
科索沃
摩爾多瓦
摩納哥
列支敦士登
北馬其頓
挪威
俄羅斯
聖瑪力諾
塞爾维亞
瑞士
烏克蘭
英国
直布罗陀
根西岛
泽西岛
梵諦岡
歐盟
奧地利
比利時
克羅埃西亞
捷克
丹麥
法罗群岛
芬蘭
法國
德國
希臘
愛爾蘭
意大利
盧森堡
荷蘭
波蘭
葡萄牙
羅馬尼亞
斯洛維尼亞
西班牙
瑞典
北美洲
加拿大
格陵兰
洪都拉斯
墨西哥
美国
时间轴
白宫
加利福尼亚
佛罗里达
夏威夷
马里兰
马萨诸塞
新泽西
纽约
田纳西
華盛頓州
美属维尔京群岛
加勒比
安提瓜和巴布达
阿鲁巴
巴哈马
开曼群岛
库拉索
瓜德罗普
马提尼克
圣巴泰勒米
圣卢西亚
法属圣马丁
荷属圣马丁
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南美洲
阿根廷
巴西
智利
哥倫比亞
厄瓜多尔
法属圭亚那
圭亚那
秘魯
苏里南
大洋洲
澳大利亚
瑙鲁
新喀里多尼亚
新西蘭
帕劳
巴布亞紐幾內亞
法属波利尼西亚
其他
南极洲
國際郵輪
军舰
反应与影响文娱影響
教育
艺术与文化遗产
电影業
電影
电视
社交媒体
体育
东京奥运会
棄賽名單
电子游戏
华特迪士尼
社會影響
人權
社会污名
排外與種族主義
LGBT社群
宗教
罢工
經濟影響
经济衰退
金融恐慌
航空业
机场
結業航司
旅游业
旅行限制
新闻业
石油价格战
全球晶片危機
政治影響
軍事
國際關係(英语:Impact of the COVID-19 pandemic o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抗议
中國大陸
自由車隊
国际援助
疫苗外交
台湾口罩外交
公共措施
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团结实验
撤僑行動
封锁措施
中国大陆
英國
意大利
西班牙
防疫泡泡
NBA
居家令
口罩實名制
表演式抗疫
清零政策
拉平曲线
大巴靈頓宣言
与病毒共存
诏令行动
其他
環境影響
科技影響
慈善活動
维基媒体反應
病毒溯源
ACT加速計劃
冠狀病毒派對
相關事物往例·預案
SARS
MERS
赤色传染
天鹅演习
X疾病
相關宿主
菊頭蝠科
RaTG13病毒
RmYN02病毒
馬來穿山甲
穿山甲冠狀病毒
作品·新詞(英语:Glossary of the COVID-19 pandemic)
「共同在家」演唱会
冠狀病毒醬
宅度假
超級傳播者
Zoom
Zoom城鎮
相關爭議各地
中国大陆
香港
日本
澳门
馬來西亞
台灣
美国
其他
世界衛生組織爭議
來源爭議
武汉实验室泄露论
阴谋论
輿論戰
名称争议
錯誤資訊
中國大陸(英语:COVID-19 misinformation by China)
臺灣疫情
排外及種族主義
預防與治療醫學
病毒变种
Alpha
Beta
Gamma
Delta
Kappa
Lambda
Mu
Omicron
长期症状
心理健康问题
妊娠(英语:COVID-19 in pregnancy)
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
預防
传播(英语:Transmission of COVID-19)
监视
检测
抗原
Breathalyzer(英语:Coronavirus breathalyzer)
接觸者追蹤
防疫程序(英语:COVID-19 apps)
保持社交距離
方法(英语:Social distancing measures related to the COVID-19 pandemic)
口罩(英语:Face masks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空气净化器
科西-罗森塔尔盒子
疫情評估框架(英语:Pandemic Severity Assessment Framework)
工作場所危害控制(英语:Workplace hazard controls for COVID-19)
防疫疲勞
疫苗已應用
AZ疫苗
復必泰
強生疫苗
莫德納疫苗
眾愛可維
衛星V
克爾來福
諾瓦瓦克斯疫苗
科瓦克辛
克威莎
眾康可維
阿布達拉
智克威得
主權二號
CoviVac
QazVac
高端疫苗
科維福
丽康V-01
測試中
聯亞疫苗
COVI-VAC (美國)
沁可宁
研發·推展
研发(英语:COVID-19 vaccine clinical research)
曲速行動
授权
接种(英语:Deployment of COVID-19 vaccines)(COVAX)
不丹
中国大陆
香港
以色列
日本
澳門
马来西亚
尼泊爾
俄罗斯
斯里蘭卡
新加坡
臺灣
泰國
英國
美國
疫苗护照
治療(英语:Treatment and management of COVID-19)
药物研发
COVID-19药物治疗(維基數據所列:Q116745056)
药物再利用研究(英语:COVID-19 drug repurposing research)
瑞德西韦
氟伏沙明
托珠单抗
洛匹那韋/利托那韋
α-干扰素
阿兹夫定
利巴韦林
磷酸氯喹
羟氯喹
阿比多尔
清冠一號
清冠二號
糖皮质激素
地塞米松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
法匹拉韦
抗血清
帕克斯洛維德
莫努匹韋
恩司特韦
先诺欣
氘瑞米德韦(英语:Deuremidevir)
贝特洛维单抗(英语:Bebtelovimab)
Evusheld抗体组合(英语:Tixagevimab/cilgavimab)
沙利姆單抗(英语:Sotrovimab)
機械通氣
呼吸机
體外膜氧合
医疗资源紧缺(英语:COVID-19 related shortages)
醫用品
口罩
外科口罩〈CSi口罩〉
N95口罩
拭子
鼻咽拭子
肛拭子
消毒
醫用酒精
消毒搓手液
次氯酸鈉
次氯酸
機構與人物機構
世界衛生組織
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
白宫冠状病毒工作组
薩爾瓦多醫院
醫師
艾芬
李文亮
刘文
谢琳卡
张文宏
學家
陈薇
尼尔·弗格森
德鲁·韦斯曼
高福
管軼
岩田健太郎
梁玉心
李兰娟
W·伊恩·利普金
考里科·卡塔林
马晓伟
吕克·蒙塔尼耶
石正丽
王辰
王廣發
袁國勇
曾光
钟南山
官員世界衛生組織
谭德塞
布鲁斯·艾尔沃德
玛丽亚·范克尔霍夫
迈克尔·J·瑞安
政府
斯科特·阿特拉斯
安东尼·弗契
陳時中
張上淳
李克强
王乙康
诺希山
譚詠詩
其他
陈秋实
布雷特·克罗泽
方斌
方方
李泽华
邱孟煌
任志强
汤姆·穆尔
染疫政要
2020年
2021年
2022年
逝者
条目索引 · 分月病例数(分月病死数)· 病例总数表
主题
共享资源
新闻
文库
導遊
分类
查论编呼吸系統病理学(J,460–519),呼吸系统疾病上呼吸道(包括上呼吸道感染、普通感冒)頭部
鼻竇: 鼻竇炎
鼻: 鼻炎
血管运动性鼻炎
萎縮性鼻炎(英语:Chronic atrophic rhinitis)
過敏性鼻炎
鼻息肉
鼻漏
鼻中隔
鼻中隔偏曲(英语:Nasal septum deviation)
鼻中隔穿孔(英语:Nasal septum perforation)
鼻中隔血腫(英语:Nasal septal hematoma)
扁桃腺: 扁桃體炎
腺样体肥大
扁桃體周膿腫(英语:Peritonsillar abscess)(PTA)
頸部
咽: 咽炎
链球菌性咽炎
咽喉反流(LPR)
咽後膿腫
喉頭: 義膜性喉炎
喉頭軟化(英语:Laryngomalacia)
喉囊腫
喉頭炎
咽喉反流(LPR)
喉痙攣(英语:Laryngospasm)
声带: 咽喉反流(LPR)
聲帶結節(英语:Vocal fold nodule)
聲帶麻痺(英语:Vocal cord paresis)
聲帶功能異常(英语:Vocal cord dysfunction)(VCD)
聲帶囊腫
会厌: 會厭炎
會厭谿囊腫(會厭谷囊腫/會厭囊腫)
氣管: 气管炎
氣管狹窄(英语:Tracheal stenosis)
下呼吸道/肺病(包括下呼吸道感染)支氣管/阻塞性肺病(英语:obstructive lung disease)
急性: 急性支氣管炎
慢性: 慢性阻塞性肺病
慢性支氣管炎
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英语:Acute exacerbations of chronic bronchitis)
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發作(英语: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肺氣腫)
哮喘(急性重症哮喘(英语:Acute severe asthma)
阿司匹林加重呼吸道疾病(英语:Aspirin exacerbated respiratory disease)(AERD)
運動誘發哮喘(英语:Exercise-induced asthma)
支氣管擴張
未指定分類: 支气管炎
細支氣管炎(英语:Bronchiolitis)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OB)
瀰漫性泛細支氣管炎(DPB)
間質性/限制性(英语:Restrictive lung disease)(纖維化)外部媒介/職業性肺病(英语:Occupational lung disease)
肺塵病
石棉肺
鋇塵肺(英语:Baritosis)
鐵釩土纖維化(英语:Bauxite fibrosis)
鈹肺病(英语:Berylliosis)
類風濕塵肺綜合症(英语:Caplan's syndrome)
石末肺(英语:Chalicosis)
煤礦工人肺塵病(英语:Coalworker's pneumoconiosis)
鐵肺病(英语:Siderosis)
矽肺病
滑石肺(英语:Pulmonary talcosis)
綿屑肺(英语:Byssinosis)
過敏性肺炎(英语:Hypersensitivity pneumonitis)
蔗塵肺(英语:Bagassosis)
養鳥人肺(英语:Bird fancier's lung)
農民肺(英语:Farmer's lung)
馬勃菌病(英语:Lycoperdonosis)
其他
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
肺水腫
肺浸潤/嗜酸細胞性肺炎(英语:Eosinophilic pneumonia)
即發性過敏反應
過敏性支氣管肺麴菌症(英语:Allergic bronchopulmonary aspergillosis)(ABPA)
急性間質性肺炎
特发性肺纤维化
结节病
阻塞性或限制性肺炎按病原體分類
病毒性肺炎
细菌性肺炎
肺炎球菌感染(英语:Pneumococcal infection)
克雷伯桿菌肺炎(英语:Klebsiella pneumonia)
非典型細菌性肺炎
黴漿菌性肺炎
军团病
衣原體肺炎
真菌性肺炎(英语:Fungal pneumonia)
肺囊蟲肺炎
寄生蟲感染性肺炎(英语:Parasitic pneumonia)
非傳染性肺炎
化學性肺炎(英语:Chemical pneumonia)/肺部酸吸入綜合症(英语:Mendelson's syndrome)
吸入性肺炎/肺脂性肺炎(英语:Lipid pneumonia)
按載體/路線分類
社區肺炎(英语: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醫療照護相關肺炎(英语:Healthcare-associated pneumonia)(HAP)
院內肺炎(英语:Hospital-acquired pneumonia)(HAP)
按分佈分類
支氣管肺炎
大葉性肺炎(英语:Lobar pneumonia)
特發性間質性肺炎(IIP)
普通型間質性肺炎(英语:Usual interstitial pneumonia)(UIP)
脫屑性間質性肺炎(英语:Desquamative interstitial pneumonia)(DIP)
阻塞性細支氣管炎伴機化性肺炎(英语:Bronchiolitis obliterans organizing pneumonia)(BOOP-COP)
非特異性間質性肺炎(NSIP)
呼吸性細支氣管炎伴間質性肺病(英语:Respiratory bronchiolitis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RB)
其他
肺不張(英语:Atelectasis)
循環相關
肺動脈高血壓
肺栓塞
肺膿腫(英语:Lung abscess)
胸膜腔/縱膈胸膜腔疾病(英语:Pleural disease)
胸膜炎
氣胸/血氣胸(英语:Hemopneumothorax)
胸腔积液: 血胸
水胸(英语:Hydrothorax)
乳糜性水胸(英语:Chylothorax)
膿胸
惡性胸腔積液(英语: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
纖維胸(英语:Fibrothorax)
縱隔疾病
縱隔炎(英语:Mediastinitis)
縱隔氣腫(英语:Pneumomediastinum)
其他/一般性
呼吸衰竭
流行性感冒(flu)
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ARS)
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
特發性肺含鐵血黃素沉積症(英语:Idiopathic pulmonary haemosiderosis)(IPH)
肺泡蛋白沉積症(PAP)
医学导航: 呼吸系统
解剖(n, x, l, c)/生理/发育
病理(c, p)/先天/肿瘤, 症状/人名体征, 创伤
手术, 药品(R1/2/3/5/6/7)
查论编感染性疾病 – 非局部性的病毒感染症狀(A80–B34, 042–079)致癌病毒(英语:Oncovirus)
去氧核糖核酸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
肝細胞癌
人類乳突病毒
子宮頸癌
肛門癌
陰莖癌
外阴肿瘤
阴道癌
人類乳突病毒之口腔癌(英语:HPV-positive oropharyngeal cancer)
KSHV(英语:Kaposi's sarcoma-associated herpesvirus)
卡波西氏肉瘤
人類疱疹病毒第四型
鼻咽癌
伯基特淋巴瘤
霍奇金淋巴瘤
濾泡性樹突狀細胞肉瘤(英语:Follicular dendritic cell sarcoma)
淋巴腺外NK/T細胞淋巴瘤,鼻腔型(英语:Extranodal NK/T-cell lymphoma, nasal type)
MCPyV(英语:Merkel cell polyomavirus)
默克麥克氏細胞癌(英语:Merkel-cell carcinoma)
核糖核酸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
肝細胞癌
脾邊緣淋巴瘤(英语:Splenic marginal zone lymphoma)
人類嗜T淋巴球病毒一型
成人T細胞白血病/淋巴瘤(英语:Adult T-cell leukemia/lymphoma)
免疫疾病(英语:Immune disorder)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 (HIV)
艾滋病 AIDS
中樞神經系統腦炎/腦膜炎(英语:Viral meningitis)
去氧核糖核酸病毒
JC 病毒(英语:JC virus)
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
核糖核酸病毒
MeV
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
LCV(英语:Lymphocytic choriomeningitis)
淋巴球性脈絡叢腦膜炎(英语:Lymphocytic choriomeningitis)
虫媒病毒性脑炎
正黏液病毒科
流行性腦炎
狂犬病病毒
狂犬病
钱迪普病毒(英语:Chandipura virus)
疱疹病毒性腦膜炎(英语:Herpesviral meningitis)
Ramsay-hunt綜合症第2型(英语:Ramsay Hunt syndrome type 2)
脊髓炎
脊髓灰質炎病毒
脊髓灰質炎
脊髓灰質炎後綜合徵(英语:Post-polio syndrome)
人類嗜T淋巴球病毒一型
热带痉挛性下肢轻瘫(英语:Tropical spastic paraparesis)
眼睛
巨細胞病毒
巨細胞病毒性視網膜炎(英语:Cytomegalovirus retinitis)
单纯疱疹病毒
眼睛疱疹(英语:Herpes of the eye)
心血管疾病
CBV(英语:Coxsackie B virus)
心包炎
心肌炎
呼吸系統/普通感冒/病毒性肺炎去氧核糖核酸病毒
人類疱疹病毒第四型
EBV感染(英语:Epstein–Barr virus infection)/傳染性單核白血球增多症
巨細胞病毒
核糖核酸病毒
冠状病毒:229E病毒/OC43病毒/NL63病毒/HKU1病毒
普通感冒
嚴重急性呼吸綜合症冠狀病毒1型
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 · 疫情
中東呼吸綜合症冠狀病毒
中東呼吸綜合症 · 疫情
嚴重急性呼吸綜合症冠狀病毒2型
2019冠状病毒病 · 疫情
正黏液病毒科: 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丙型流感病毒/丁型流感病毒
流行性感冒/禽流感
副黏液病毒科:人類副流感病毒(英语:Human parainfluenza viruses)
人類副流感病毒(英语:Human parainfluenza viruses)
人類呼吸道合胞病毒
人類偏肺病毒
消化系统咽/食道
腮腺炎病毒
流行性腮腺炎
巨細胞病毒
巨細胞病毒性食道炎(英语:Cytomegalovirus esophagitis)
腸胃炎/腹瀉
去氧核糖核酸病毒
腺病毒
腺病毒感染
核糖核酸病毒
輪狀病毒
诺如病毒
星狀病毒科
冠状病毒
肝炎
去氧核糖核酸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 (B)
核糖核酸病毒
CBV(英语:Coxsackie B virus)
甲型肝炎 (A)
HCV(英语:Hepatitis C virus) (C)
丁型肝炎 (D)
HEV(英语:Hepatitis E virus) (E)
庚型肝炎 (G)
胰腺炎
CBV(英语:Coxsackie B virus)
泌尿生殖系统
BK 病毒(英语:BK virus)
腮腺炎病毒
流行性腮腺炎
查论编傳染病与微生物学学术领域(病原体)主要传染疾病微生物学(病原细菌)
霍亂
白喉
麻风病
鼠疫
梅毒
破伤风
结核病
伤寒
病毒学(病毒, 朊毒體)
AIDS
COVID-19
乙型肝炎
流行性感冒
麻疹
脊髓灰質炎(小儿麻痺)
天花
傳染性海綿狀腦病
真菌病(致病真菌)
麴菌症
念珠菌症
皮癬菌病
山谷热
寄生虫学(原生動物, 寄生蠕虫)
阿米巴症
鉤蟲症
疟疾
血吸虫病
医用昆虫学(外寄生物)
蝨子
糙蚌屬
相关人物
贝林
埃尔利希
弗莱明
詹納
科赫
李斯特
南丁格尔
巴斯德
索尔克
斯诺
塞麦尔维斯
北里柴三郎
相关议题
医疗措施
抗细菌药
抗生素
抗病毒药物
非甾体抗炎药
抗生素抗藥性
疫苗接種
感染与传播途径
感染源(日语:感染源)
指示病例
醫療照顧相關感染
宿主
自然宿主
食血昆虫传染(俄语:Трансмиссивные болезни)
传播模式(德语:Infektionsweg)
水平感染(英语:Horizontal transmission)
垂直感染(英语:Vertically transmitted infection)
基本传染数
超級傳播者
帶原者
潜伏期
病毒
亞臨床感染
无症状
机会性感染
易感个体
突破性感染
二重感染
二次感染(波兰语:Infekcja wtórna)
感染控制(英语:Infection control)与非藥物干預
消毒
檢疫
隔離
接觸者追蹤
筛查
病媒控制
控制传染源
群体免疫
法定傳染病
新興傳染病
人畜共通傳染病
病原溢出
跨物種感染
新兴病毒
抗原轉變
抗原漂變
X疾病
变异株
新兴传染病研究与发现的历史(英语:Discovery of disease-causing pathogens)
消灭(英语:Eradication of infectious diseases)
瘟疫
傳染病學
傳染病歷史
氣候變化與傳染病
规范控制
BNC: 000927635
BNE: XX6068533
BNF: cb17874453m (data)
GND: 1206347392
J9U: 987008595071705171
LCCN: sh2020000570
LNB: 000290795
NDL: 001347199
NKC: ph1075649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2019冠状病毒病&oldid=81734880”
分类:2019冠状病毒病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隐藏分类:含有英語的條目CS1美国英语来源 (en-us)引文格式1错误:日期CS1含有外文文本CS1英语来源 (en)CS1英国英语来源 (en-gb)自2024年3月带有失效链接的条目引文格式1错误:SSRN含有裸露网址的引用的页面CS1丹麦语来源 (da)CS1意大利语来源 (it)CS1荷兰语来源 (nl)CS1西班牙语来源 (es)包含医学声明的条目有蓝链却未移除内部链接助手模板的页面使用多个图像且自动缩放的页面包含BNC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BNE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BNF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GND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J9U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LCCN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LNB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NDL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NKC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本页面最后修订于2024年3月1日 (星期五) 11:04。
本站的全部文字在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之条款下提供,附加条款亦可能应用。(请参阅使用条款)
Wikipedia®和维基百科标志是维基媒体基金会的注册商标;维基™是维基媒体基金会的商标。
维基媒体基金会是按美国国內稅收法501(c)(3)登记的非营利慈善机构。
隐私政策
关于维基百科
免责声明
行为准则
开发者
统计
Cookie声明
手机版视图
开关有限宽度模式
2019冠状病毒病
2019冠状病毒病
全球网站
区域网站
世卫组织区域办事处网站
非洲
美洲
东南亚
欧洲
东地中海
西太平洋
When autocomplete results are available use up and down arrows to review and enter to select.
选择语言
选择语言
English
العربية
中文
Français
Русский
Español
世卫组织网站主页
健康主题
All topics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资源
实况报道
图片事实
多媒体
出版物
问题和答案
工具和工具包
热门主题
冠状病毒病(2019冠状病毒病)
国家
All countries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区域办事处
非洲
美洲
欧洲
东地中海
西太平洋
世卫组织与国家的合作
特写故事
媒体中心
所有新闻
新闻发布
声明
世卫组织宣传活动
要事
特写故事
演讲
评论
Headlines
突发卫生事件
突发卫生事件
新闻和特写
疾病爆发新闻
情况报告
世卫组织在紧急情况下
数据
世卫组织数据
仪表板
新冠肺炎疫情仪表板
亮点
关于世卫组织
关于世卫组织
合作伙伴
专家组
世卫组织合作中心
世卫组织人员和办事处
我们是谁
资金来源
理事机构
世界卫生大会
执行委员会
世卫组织网站主页/
疾病/
2019冠状病毒病
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疫情
世卫组织正与全球各地专家、政府和合作伙伴密切协作,以迅速充实关于这一新型病毒的科学知识,跟踪病毒的传播和毒性,并建议各国和个人如何采取措施保护健康和防止疫情蔓延。请访问本页面了解每日最新情况。
媒体通报会网络直播
2024年2月21日
世卫组织总干事在2024年2月21日媒体通报会上的开场白
COVID-19团结应对基金
捐款 →
常见问题与回答
如何保护自己
传言和事实
技术指南
最新情况报告(英文)
新闻
更多 →
2024年3月1日
新闻稿
全球八分之一人口患肥胖症
2024年2月29日
新闻稿
领导人呼吁扩大实施“同一健康”方针
2024年2月27日
新闻稿
将非传染性疾病医疗服务纳入人道主义应急行动有助于拯救更多生命
全球合作
获取COVID-19工具加速计划
COVAX机制
COVID-19疫苗
精选
”疫苗解释说明“系列文章
追踪SARS-CoV-2变体
宣传活动
如何在网上举报假消息
居家期间保持健康
常见问题
更多 →
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公共空间和建筑物的通风和空气调节
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公共空间和建筑物的通风和空气调节
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口罩
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口罩
关于疟疾与COVID-19的问答
关于疟疾与COVID-19的问答
技术指南
更多 →
COVID-19临床管理
2022年9月15日
世卫组织政策简报:COVID-19信息疫情管理
2022年9月14日
视频
更多 →
2021年2月19日
COVID-19疫苗:我们需要知道什么?
2021年2月4日
COVID-19:综合预防措施
区域办事处
非洲
美洲
东地中海
欧洲
东南亚
西太平洋
关于世卫组织
就业机会
常见问题
联系我们
隐私政策
©
2024
世卫组织
冠状病毒病(COVID-19)
冠状病毒病(COVID-19)
全球网站
区域网站
世卫组织区域办事处网站
非洲
美洲
东南亚
欧洲
东地中海
西太平洋
When autocomplete results are available use up and down arrows to review and enter to select.
选择语言
选择语言
English
العربية
中文
Français
Русский
Español
世卫组织网站主页
健康主题
All topics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资源
实况报道
图片事实
多媒体
出版物
问题和答案
工具和工具包
热门主题
冠状病毒病(2019冠状病毒病)
国家
All countries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区域办事处
非洲
美洲
欧洲
东地中海
西太平洋
世卫组织与国家的合作
特写故事
媒体中心
所有新闻
新闻发布
声明
世卫组织宣传活动
要事
特写故事
演讲
评论
Headlines
突发卫生事件
突发卫生事件
新闻和特写
疾病爆发新闻
情况报告
世卫组织在紧急情况下
数据
世卫组织数据
仪表板
新冠肺炎疫情仪表板
亮点
关于世卫组织
关于世卫组织
合作伙伴
专家组
世卫组织合作中心
世卫组织人员和办事处
我们是谁
资金来源
理事机构
世界卫生大会
执行委员会
世卫组织网站主页/
媒体中心/
实况报道/
Detail/
冠状病毒病(COVID-19)
冠状病毒病(COVID-19)
2023年8月9日
重要事实COVID-19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疾病。最常见的症状是发烧、发冷和喉咙痛,但也有一系列其他症状。大多数人无需住院治疗即可完全康复。症状严重者应尽快就医。自2019年12月以来,全球已录得超过7.6亿例病例和690万例死亡,但实际数字被认为更高。截至2023年6月,已接种疫苗超过130亿剂。概述COVID-19是由SARS-CoV-2冠状病毒引起的疾病。通常在密切接触的人员之间传播。COVID-19疫苗能够有效预防重症和死亡。虽然人们在接种疫苗后仍有可能感染COVID-19,但更有可能出现轻微症状或没有症状。任何人都有可能感染COVID-19,并且有可能引起严重疾病或死亡,但大多数人无需治疗即可康复。60岁以上的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患重症风险更高。这些疾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包括艾滋病毒在内的免疫抑制、癌症和妊娠。未接种疫苗者出现重症风险也比较高。症状人们在感染COVID-19后可能会出现不同症状。症状通常会在感染后5-6天开始出现,并持续1-14天。最常见的症状是:发烧发冷喉咙痛。不太常见的症状包括:肌肉酸痛及胳膊或腿沉重严重疲劳或疲倦流鼻涕或鼻塞或打喷嚏头痛眼睛疼痛头晕新发和持续咳嗽胸闷或胸痛呼吸急促声音嘶哑麻木或有刺痛感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或腹泻失去味觉或嗅觉或发生改变睡眠困难。出现以下症状的人员应立即就医:呼吸困难,特别是在休息时,或者无法说出完整的句子精神错乱困倦或失去意识胸部持续疼痛或胸闷皮肤冰冷或湿冷,或肤色苍白或变紫丧失言语或行动能力。身体已有疾病的患者在感染COVID-19后面临更高的风险;如果担心自己的身体状况,应尽早就医。这些人包括服用免疫抑制药物的患者;慢性心脏病、肺病、肝病或风湿病患者;艾滋病毒携带者以及糖尿病、癌症、肥胖症或痴呆症患者。患有严重疾病和需要住院治疗的患者应尽快接受治疗。COVID-19的严重后果包括死亡、呼吸衰竭、败血症、血栓栓塞(血栓)以及包括心脏、肝脏或肾脏损伤在内的多器官衰竭。在极少数情况下,儿童在感染后几周内会出现严重的炎症综合征。一些COVID-19患者在康复后会继续出现症状,无论是否需要住院治疗。这些长期影响被称为COVID-19长期症状(或COVID-19后遗症)。与COVID-19长期症状相关的最常见的症状包括疲劳、呼吸困难和认知功能障碍(例如,精神错乱、健忘或精神不集中或思维不清晰)。COVID-19长期症状会影响一个人从事工作或干家务等日常活动的能力。治疗大多数人不需要住院治疗即可康复。对于需要治疗者,医生会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和病情恶化的风险提出COVID-19的治疗建议。他们会考虑患者的年龄以及是否有其他健康问题。关于治疗的更多信息(英文)预防人们应该在轮到自己接种疫苗的时候尽快接种。应遵守本地疫苗接种指导和预防感染COVID-19的方法。COVID-19疫苗可以有效预防严重疾病、住院和死亡。为了防止COVID-19传播:避开人群,与他人保持安全距离,即使他们看起来没有生病;如果感到不适、与患者有过密切接触、属于高风险人群、或处在拥挤或通风不畅的区域内,请佩戴合适的口罩;经常使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或肥皂和水洗手;咳嗽或打喷嚏时,用弯曲的肘部或纸巾掩住口鼻;立即处理用过的纸巾,并清洁双手;以及如果出现症状或COVID-19检测呈阳性,要自我隔离,直到康复。COVID-19疫苗接种是以60岁及以上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慢性疾病、免疫抑制(包括艾滋病毒)、肥胖症、癌症患者等有基础疾病的重点人群以及孕妇和未接种疫苗者为基础。2023年3月,世卫组织更新了其关于接种基础免疫疫苗(接种任何两剂疫苗)以及需要接种加强针的建议。这些建议都有时间限制,可随时根据所在地区或国家的SARS-CoV-2病毒的传播方式进行修改。及时了解本地卫生主管部门提供的本地防疫指南和建议非常重要。自推出以来,COVID-19疫苗为预防重症、住院和死亡提供了有效的保护,拯救了全世界数百万人的生命。尽管疫苗可以预防重症和死亡,但接种疫苗后仍有可能将SARS-CoV-2病毒传给他人。世卫组织的应对世界卫生组织是应对COVID-19大流行的全球协调机构。在应对本次大流行方面,本组织与会员国和合作伙伴开展了全方位的合作,包括促进研究、编写指南、协调疫苗开发和分配以及监测世界各地的每日病例数量和疫情趋势。自2020年4月以来,由世卫组织及其合作伙伴发起的“获取COVID-19工具加速计划”为有史以来全球为应对某种疾病而开发工具做出的最快、协调程度最高、最成功的努力提供了支持。COVAX是获取COVID-19加速计划的疫苗支柱,是一项突破性的全球合作项目,旨在加速COVID-19检测工具、治疗方法和疫苗的开发、生产和公平获取。世卫组织在疫苗安全监测方面提供了全球协调和会员国支持。它编写了COVID-19疫苗的目标产品概况,并提供了研发技术协调。世卫组织还领导了旨在提高全球氧气产能、氧气分配以及向患者供应氧气的能力方面的工作。尽管世卫组织已于2023年5月宣布COVID-19的紧急阶段已经结束,但本组织仍将继续协调全球对这一疫情的应对工作。
相关链接
有关冠状病毒病(COVID-19)的更多信息世卫组织在冠状病毒病(COVID-19)方面的工作
新闻
将非洲和加勒比相连的新的南南卫生合作倡议启动
2023年12月19日
关于COVID-19疫苗抗原成分的声明
2023年12月13日
世卫组织关于所报告的中国北方地区儿童出现聚集性呼吸道疾病病例的声明
2023年11月22日
区域办事处
非洲
美洲
东地中海
欧洲
东南亚
西太平洋
关于世卫组织
就业机会
常见问题
联系我们
隐私政策
©
2024
世卫组织
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及其病毒的命名
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及其病毒的命名
全球网站
区域网站
世卫组织区域办事处网站
非洲
美洲
东南亚
欧洲
东地中海
西太平洋
When autocomplete results are available use up and down arrows to review and enter to select.
选择语言
选择语言
English
العربية
中文
Français
Русский
Español
世卫组织网站主页
健康主题
All topics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资源
实况报道
图片事实
多媒体
出版物
问题和答案
工具和工具包
热门主题
冠状病毒病(2019冠状病毒病)
国家
All countries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区域办事处
非洲
美洲
欧洲
东地中海
西太平洋
世卫组织与国家的合作
特写故事
媒体中心
所有新闻
新闻发布
声明
世卫组织宣传活动
要事
特写故事
演讲
评论
Headlines
突发卫生事件
突发卫生事件
新闻和特写
疾病爆发新闻
情况报告
世卫组织在紧急情况下
数据
世卫组织数据
仪表板
新冠肺炎疫情仪表板
亮点
关于世卫组织
关于世卫组织
合作伙伴
专家组
世卫组织合作中心
世卫组织人员和办事处
我们是谁
资金来源
理事机构
世界卫生大会
执行委员会
世卫组织网站主页/
疾病/
2019冠状病毒病/
技术指南/
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及其病毒的命名
Section navigation
2019冠状病毒病
技术指南
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及其病毒的命名
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及其病毒的命名
造成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的病毒(此前称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及其引发的疾病的正式名称已经公布。正式名称是:疾病: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病毒: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 为什么病毒和疾病有不同名称?病毒及其引起的疾病通常都有不同名称。例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毒)是导致艾滋病的病毒。人们通常知道麻疹(measles)等疾病名称,但不知道引起这一疾病的病毒(rubeola)的名称。病毒和疾病有不同的命名程序和用途。病毒按遗传结构命名,这样做的好处是便于诊断试剂、疫苗和药物开发。病毒学家以及广泛科学界人士负责此项工作,所以,病毒由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命名。
而疾病命名是为了便于讨论疾病的预防、传播、传播力、严重性和治疗。世卫组织负责人类疾病的预防和应对工作,因此,疾病由世卫组织在《国际疾病分类》(ICD)中正式命名。2020年2月11日,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宣布将此新病毒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选择这一名称是因为这一病毒与导致2003年SARS疫情的冠状病毒在基因上相互关联。这两个病毒虽然相关,但却是不同的病毒。2020年2月11日,世卫组织根据此前与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国际兽疫局)和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共同制定的命名准则,宣布这一新疾病的名称为“2019冠状病毒病”。 世卫组织总干事2020年2月11日在媒体通报会上的讲话2020年2月11日世卫组织情况报告 - 英文世卫组织与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就该病毒和疾病的命名进行了沟通。世卫组织如何称呼该病毒?从风险沟通角度来看,使用“SARS”这一名称可能会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对一些人群带来不必要的恐惧,尤其在2003年受到SARS疫情最严重影响的亚洲。出于这一原因以及其他因素,世卫组织在与公众沟通时开始将该病毒称为“造成2019冠状病毒病的病毒”或“2019冠状病毒病病毒(COVID-19病毒)”。使用这两种说法并不是为了取代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商定的病毒正式名称。除非为了避免混淆而必须更改外,我们对在该病毒正式命名之前已发表的材料不予更新。更多信息见:2019冠状病毒病(COVID-2019)疫情有关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的新闻如何命名新传染病?- 英文国际疾病分类 - 英文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 - 英文
区域办事处
非洲
美洲
东地中海
欧洲
东南亚
西太平洋
关于世卫组织
就业机会
常见问题
联系我们
隐私政策
©
2024
世卫组织
2019 冠状病毒病(COVID-19) - 症状与病因 - 妙佑医疗国际
2019 冠状病毒病(COVID-19) - 症状与病因 - 妙佑医疗国际
这部分内容没有英语版本。这部分内容没有阿拉伯语版本。
Skip to content妙佑医疗国际的医疗护理 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 关于妙佑医疗国际 申请约诊 查找医生 院区地点 临床试验 联系支助团体 患者与访客指南 保险 & 账单 科室 & 中心 国际服务 联系我们患者与访客指南 健康资料库 疾病 & 状况 症状 医学检查 & 医疗程序 药物 & 补充剂 健康生活方式 书籍 & 订阅疾病 & 状况 医疗专业人员 医疗专业人员资源 转诊患者 继续医学教育 AskMayoExpert 妙佑医疗检测 视频中心 期刊文献 妙佑医疗国际校友会继续医学教育 妙佑医疗国际研究与教育研究 妙佑医疗国际研究项目 研究型教职员工 实验室 核心设施 中心 & 项目 部门 & 科室 临床试验 机构审查委员会 博士后奖学金 培训资助项目教育 妙佑医疗国际医学与科学学院 妙佑医疗国际生物医学研究生院 妙佑医疗国际艾利克斯医学院 妙佑医疗国际医学教育研究生院 妙佑医疗国际卫生科学学院 妙佑医疗国际专业继续发展学院妙佑医疗国际医学与科学学院 申请约诊 慷慨捐赠 登录搜索菜单 要求预约 捐 疾病和状况 找医生妙佑医疗国际的医疗护理 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 关于妙佑医疗国际 申请约诊 查找医生 院区地点 临床试验 联系支助团体 患者与访客指南 保险 & 账单 科室 & 中心 国际服务 联系我们关于梅奥诊所 健康资料库 疾病 & 状况 症状 医学检查 & 医疗程序 药物 & 补充剂 健康生活方式 书籍 & 订阅搜索疾病和病症 医疗专业人员 医疗专业人员资源 转诊患者 继续医学教育 AskMayoExpert 妙佑医疗检测 视频中心 期刊文献 妙佑医疗国际校友会继续医学教育 妙佑医疗国际研究与教育研究 妙佑医疗国际研究项目 研究型教职员工 实验室 核心设施 中心 & 项目 部门 & 科室 临床试验 机构审查委员会 博士后奖学金 培训资助项目教育 妙佑医疗国际医学与科学学院 妙佑医疗国际生物医学研究生院 妙佑医疗国际艾利克斯医学院 妙佑医疗国际医学教育研究生院 妙佑医疗国际卫生科学学院 妙佑医疗国际专业继续发展学院梅奥诊所医学与科学学院 向 妙佑医疗国际 捐款 立刻伸出援手 向 妙佑医疗国际 捐款 常见问答 联系我们,进行捐助立刻伸出援手
患者护理和健康信息
疾病与状况
2019 冠状病毒病(COVID-19)
症状与病因诊断与治疗医生与科室
打印
概述
冠状病毒
打开弹出式对话框
关闭
冠状病毒
冠状病毒
冠状病毒是一类家族病毒,可引起普通感冒、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ARS)和中东呼吸道综合征(MERS)等呼吸系统疾病。
COVID-19(也称为 2019 冠状病毒病)是一种由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冠状病毒 2(SARS-CoV-2)病毒引起的疾病。该病毒是一种冠状病毒。
冠状病毒是一大类病毒家族的总称,可引起包括普通感冒、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ARS)和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在内的多种疾病。
许多 COVID-19 患者有轻度至中度症状,并且可以自愈。但对于某些人群,COVID-19 可能会发展为重症并导致死亡。高风险人群包括老年人,并且风险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存在基础医疗状况的人出现重症的风险也更高。
接种 COVID-19 疫苗有助于预防重症、避免因 COVID-19 而需要住院治疗以及预防 COVID-19 导致的死亡。
产品与服务书籍:《未来的医疗护理》书籍:《流行病-后疫情时期手册》开始探索妙佑医疗国际商店的女性健康解决方案显示妙佑医疗国际的更多产品
症状2019 冠状病毒病(COVID-19)的症状会在接触病毒后 2 到 14 天出现。接触病毒后到出现症状前的这段时间称为潜伏期。出现症状前仍可能会将 COVID-19 传染给他人。这就是症状前传播。常见症状包括:
发热。
咳嗽。
疲倦。
COVID-19 的早期症状可能包括味觉或嗅觉丧失。
其他症状可能包括:
气短或呼吸困难。
肌肉酸痛。
寒战。
咽喉疼痛。
流鼻涕。
头痛。
胸部疼痛。
红眼病(结膜炎)。
恶心。
呕吐。
腹泻。
皮疹。
此表并非完整列表。儿童的症状与成人相似,但病情一般较轻。
COVID-19 的症状从非常轻微到严重不等。有些人可能只有一些症状。有些人可能没有任何症状,但仍有转染性。这就是无症状传播。
有些人的症状可能会在出现一周后加重,如气短和肺炎加重。有些人的 COVID-19 症状在确诊后的持续时间会超过四周。这些健康问题有时称为后 COVID-19 症状。
有些儿童在感染 COVID-19 几周后会出现多系统炎症综合征,这种综合征可影响某些器官和组织。极少数情况下,一些成人也会出现这种综合征。
什么时候应该去看医生如果您出现 COVID-19 的症状,或者接触过 COVID-19 确诊患者,请立即联系您医疗护理团队获取医疗建议。
医疗护理专业人员可能会建议您进行 COVID-19 检测。
如果您出现紧急的 COVID-19 症状,请立即就医。紧急症状可能包括:
呼吸困难。
持续性胸部疼痛或压迫感。
难以保持清醒
新发意识模糊。
皮肤、嘴唇或甲床苍白、发灰或发青(取决于肤色)。
本列表并不详尽。如果您年龄较大或存在慢性医疗状况(如心脏病或肺病),请告知您的医疗护理团队,因为您患上 COVID-19 重症的可能性更大。更多信息COVID-19 与流感: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COVID-19、感冒、过敏和流感冠状病毒的异常症状
病因感染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冠状病毒 2(SARS-CoV-2)会引起 2019 冠状病毒病(COVID-19)。
引起 COVID-19 的病毒易在人群中传播。数据显示,COVID-19 病毒主要在密切接触者之间进行人际传播。该病毒通过携带者咳嗽、打喷嚏、呼吸、唱歌或说话时释放的呼吸道飞沫传播。这些飞沫可能会被吸入或落在附近人的口、鼻或眼中。
有时,当人接触到在空气中停留数分钟或数小时的极小飞沫或气溶胶时,COVID-19 病毒就会传播(也就是空气传播)。
如果接触了带有病毒的表面,然后又接触了口腔、鼻或眼睛,病毒也会传播。但这种风险较低。
无症状感染人群也可以传播 COVID-19 病毒。这就是无症状传播。尚未出现症状的感染人群也可以传播 COVID-19 病毒。这就是症状前传播。
可能会不止一次感染 COVID-19。
风险因素COVID-19 的风险因素似乎包括:
与 COVID-19 患者(特别是有症状者)有过密切接触。
感染者对着您咳嗽或打喷嚏。
与感染者同在通风不良的室内。
感染 COVID-19 而导致重症的风险因素
一些人感染 COVID-19 而导致重症的风险较其他人更高。其中包括老年人,且风险随年龄增长而提高。
有既往病史的人患重症的风险也可能更高。其中包括患以下疾病的人群:
镰状细胞病或地中海贫血。
严重的心脏病,如心力衰竭、冠状动脉疾病或心肌病,还可能包括高血压。
慢性肾脏、肝脏或肺部疾病。
失智症或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也有较高风险,患脑部和神经系统疾病(例如卒中)的人群也是如此。抽烟会增加感染 COVID-19 进而导致重症的风险。体重指数属于超重或肥胖的人群,患病风险也会增加。
其他可能增加感染 COVID-19 进而导致重症的疾病包括:
癌症。
1 型或 2 型糖尿病。
因实体器官移植或骨髓移植、某些药物或 HIV 而导致免疫系统衰弱。
妊娠。
唐氏综合征。
物质服用病症。
上述仅为举例,并非全部。其他疾病可能增加您感染 COVID-19 进而导致重症的风险。
相关信息
2019 冠状病毒病(COVID-19):谁面临更高的严重症状风险? - 相关信息2019 冠状病毒病(COVID-19):谁面临更高的严重症状风险?
并发症虽然大多数 COVID-19 患者的症状为轻度至中度,但这种疾病会引起严重的医疗并发症,有些人甚至会死亡。
老年人或已有其他健康问题的人患 COVID-19 重症的风险更高。
并发症可能包括:
感染性肺炎和呼吸困难。
多个器官衰竭。
心脏问题。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一种严重的肺部疾病,会导致通过血液到达器官的氧气量减少。
血凝块。
急性肾损伤。
其他病毒和细菌感染。
更多信息2019 冠状病毒病的长期作用
预防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建议,6 个月及以上的人群均应接种 COVID-19 疫苗。COVID-19 疫苗可以降低由 COVID-19 引起的死亡或重症的风险。疫苗不仅有助于降低自身的感染风险,也可降低传播给周边人群的风险。
接种 COVID-19 疫苗尤其重要,因为流感和 COVID-19 可能会同时传播,并引起类似症状。接种 COVID-19 疫苗和流感疫苗是预防这两种疾病的最佳手段。
在美国境内可接种以下 COVID-19 疫苗:
2023-2024 年度辉瑞-生物科技 COVID-19 疫苗。该疫苗已获批用于 6 月龄及以上人群。
在具有典型免疫系统的人群中:
6 月龄至 4 岁的儿童在接种了三剂辉瑞-生物科技 COVID-19 疫苗后即视为已接种最新疫苗。
5 岁及以上人群在接种了一剂辉瑞-生物科技 COVID-19 疫苗后即视为已接种最新疫苗。
对于未接种 2023-2024 年度 COVID-19 疫苗的人群,CDC 建议额外接种一剂更新版的疫苗。
2023-2024 年度莫德纳 COVID-19 疫苗。该疫苗已获批用于 6 月龄及以上人群。
在具有典型免疫系统的人群中:
6 月龄至 4 岁的儿童在接种了两剂莫德纳 COVID-19 疫苗后即视为已接种最新疫苗。
5 岁及以上人群在接种了一剂莫德纳 COVID-19 疫苗后即视为已接种最新疫苗。
对于未接种 2023-2024 年度 COVID-19 疫苗的人群,CDC 建议额外接种一剂更新版的疫苗。
2023-2024 年度诺瓦瓦克斯 COVID-19 疫苗。该疫苗已获批用于 12 岁及以上人群。
在具有典型免疫系统的人群中:
12 岁及以上的儿童在接种了两剂诺瓦瓦克斯 COVID-19 疫苗后即视为已接种最新疫苗。
对于未接种 2023-2024 年度 COVID-19 疫苗的人群,CDC 建议额外接种一剂更新版的疫苗。
通常而言,具有典型免疫系统的 5 岁及以上人群可以接种适用其年龄段的任何经批准或许可的疫苗,而且通常不需要每次都接种同一款疫苗。
有些人群则应该在所有疫苗剂次接种同一疫苗制造商生产的疫苗,包括:
6 月龄至 4 岁儿童。
免疫系统功能低下的 5 岁及以上人群。
已接种过一剂诺瓦瓦克斯疫苗的 12 岁及以上人群应在两剂次中接种第二剂诺瓦瓦克斯疫苗。
如果您对自己或孩子接种的疫苗有任何疑问,请咨询医疗护理专业人员。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医疗护理团队可以为您提供帮助:
您或您孩子之前接种的疫苗已断货。
您不知道自己或孩子接种了哪种疫苗。
您或您的孩子开始接种多剂次疫苗,但由于副作用而无法完成全程接种。
免疫系统功能低下的人群
如果您属于中度或重度免疫系统功能低下的人群,医疗护理团队可能会建议增加 COVID-19 疫苗的剂次。
疫苗接种和其他行动
您可以采取多种措施,来降低感染 COVID-19 病毒或将该病毒传染给他人的风险。世卫组织(WHO)和 CDC 建议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接种疫苗。COVID-19 疫苗可降低感染和传播 COVID-19 的风险。
避免与患病或出现症状的任何人密切接触。
在室内公共场所与他人保持距离。如果您患重症的风险较高,这一点尤为重要。需要记住,有些 COVID-19 患者即使没有症状或不知道自己患 COVID-19,也可能将病毒传播给他人。
避开人群,不前往空气流通(也称为通风)不畅的室内场所。
经常用肥皂和清水洗手,至少搓洗 20 秒。或者用酒精含量至少 60% 的免洗洗手液清洁双手。
如果您所在地区有大量 COVID-19 住院病例,应在室内公共场所佩戴口罩。CDC 建议佩戴您经常佩戴的贴合度良好、舒适且最具防护性的口罩。
改善室内的空气流动状况。开窗。打开风扇,将空气吹到窗外。如果无法开窗,考虑使用空气过滤器。打开浴室和厨房的排气扇。还可以考虑使用便携式空气净化器。
遮挡口鼻。咳嗽或打喷嚏时,用手肘或纸巾遮住口鼻。扔掉用过的纸巾。立即洗手。
避免触摸眼、鼻和口。
患病期间避免与他人共用餐具、水杯、毛巾、床上用品和其他日常用品。
对频繁接触的表面进行清洁和消毒。例如,定期清洁门把手、电灯开关、电子产品和台面。
患者请勿上班、上学或前往公共场所,除非是去看病,其余时间请留在家中自行隔离。患病期间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计程车和网约车。
如果您存在慢性医疗状况并且可能患重症的风险较高,请咨询医疗护理专业人员,了解其他自我防护措施。
Related information
COVID-19 疫苗:了解事实 - Related informationCOVID-19 疫苗:了解事实比较不同 COVID-19 疫苗之间的差异 - Related information比较不同 COVID-19 疫苗之间的差异不同类型的 COVID-19 疫苗:作用原理 - Related information不同类型的 COVID-19 疫苗:作用原理揭穿与 COVID-19 有关的谬论 - Related information揭穿与 COVID-19 有关的谬论
旅行如果您计划外出旅行,请先查看 CDC 和世卫组织网站,了解最新情况和相关建议。
CDC 建议在往返美国或美国境内的飞机、公共汽车、火车和其他公共交通上,以及在机场和火车站等地,都佩戴口罩。
在公共场所保持良好的手部卫生习惯。
如果您的健康状况使您更容易受到呼吸道感染和并发症的影响,您可能还需要与您的医疗护理团队进行沟通。更多信息COVID-19 旅行建议COVID-19 疫情期间返校的安全提示COVID-19 疫苗不同 COVID-19 疫苗儿童 2019 冠状病毒病(COVID-19)疫苗:须知口罩对 COVID-19 的防护效果如何?在 2019 冠状病毒病疫情期间进行安全的户外活动在家中阻止冠状病毒(COVID-19)传播揭穿冠状病毒谬论群体免疫和冠状病毒COVID-19 与维生素 DCOVID-19:我该如何保护自己?妙佑医疗国际一分钟 (Mayo Clinic Minute):常见物品表面有多脏?妙佑医疗国际一分钟:您一直在错误地洗手显示更多相关信息
来自妙佑医疗国际员工
诊断与治疗
Nov. 01, 2023
打印
显示参考文献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2019).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https://www.cdc.gov/coronavirus/2019-ncov/index.html. Accessed June 19, 2023.
Coronavirus disease (COVID-19) outbreak.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https://www.who.int/emergencies/diseases/novel-coronavirus-2019. Accessed Oct. 22, 2021.
AskMayoExpert. COVID-19: Inpatient management (adult). Mayo Clinic; 2021.
AskMayoExpert.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Mayo Clinic; 2020.
Tosh PK (expert opinion). Mayo Clinic. March 16, 2020.
What you should know about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American Academy of Otolaryngology – Head and Neck Surgery. https://www.enthealth.org/be_ent_smart/what-you-should-know-about-coronavirus-disease-2019-covid-19/. Accessed Nov. 9, 2021.
McIntosh K.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Epidemiology, virology, clinical features, diagnosis, and prevention. https://www.uptodate.com/contents/search. Accessed Nov. 9, 2021.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treatment guidelines.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https://covid19treatmentguidelines.nih.gov/introduction/. Accessed Feb. 18, 2022.
Emergency use authorization. U.S. Food & Drug Administration. https://www.fda.gov/emergency-preparedness-and-response/mcm-legal-regulatory-and-policy-framework/emergency-use-authorization. Accessed Feb. 18, 2022.
Coronavirus (COVID-19) update: FDA authorizes first standalone at-home sample collection kit that can be used with certain authorized tests. U.S. Food & Drug Administration. https://www.fda.gov/news-events/press-announcements/coronavirus-covid-19-update-fda-authorizes-first-standalone-home-sample-collection-kit-can-be-used. Accessed May 20, 2020.
Coronavirus (COVID-19) update: FDA authorizes first diagnostic test using at-home collection of saliva specimens. U.S. Food & Drug Administration. https://www.fda.gov/news-events/press-announcements/coronavirus-covid-19-update-fda-authorizes-first-diagnostic-test-using-home-collection-saliva. Accessed May 20, 2020.
Interim guidelines for collecting, handling, and testing clinical specimens for COVID-19.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https://www.cdc.gov/coronavirus/2019-nCoV/lab/guidelines-clinical-specimens.html. Accessed June 29, 2020.
Speth MM, et al. Olfactory dysfunction and sinonasal symptomatology in COVID-19: Prevalence, severity, timing, and associated characteristics. Otolaryngology-Head and Neck Surgery. 2020; doi:10.1177/0194599820929185.
Marshall WF (expert opinion). Mayo Clinic. Nov. 23, 2020.
Vaccines and related biological products advisory committee meeting. 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https://www.fda.gov/media/144245/download. Accessed Dec. 9, 2020.
AskMayoExpert. COVID-19: Vaccination. Mayo Clinic; 2021.
Science Brief: SARS-CoV-2 and surface (fomite) transmission for indoor community environments.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https://www.cdc.gov/coronavirus/2019-ncov/more/science-and-research/surface-transmission.html. Accessed April 13, 2021.
Interim public health recommendations for fully vaccinated people.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https://www.cdc.gov/coronavirus/2019-ncov/vaccines/fully-vaccinated-guidance.html. Accessed Dec. 15, 2021.
Coronavirus (COVID-19) update: FDA authorizes additional vaccine dose for certain immunocompromised individuals. 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https://www.fda.gov/news-events/press-announcements/coronavirus-covid-19-update-fda-authorizes-additional-vaccine-dose-certain-immunocompromised. Accessed Aug. 13, 2021.
Talking with patients who are immunocompromised.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https://www.cdc.gov/vaccines/covid-19/clinical-considerations/immunocompromised-patients.html. Accessed Aug. 16, 2021.
COVID-19 vaccines for moderately to severely immunocompromised people.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https://www.cdc.gov/coronavirus/2019-ncov/vaccines/recommendations/immuno.html. Accessed Oct. 17, 2022.
Joint CDC and FDA statements on vaccine booster. 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https://www.fda.gov/news-events/press-announcements/joint-cdc-and-fda-statement-vaccine-boosters. Accessed Aug. 16, 2021.
Comirnaty and Pfizer-BioNTech COVID-19 vaccine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https://www.fda.gov/emergency-preparedness-and-response/mcm-legal-regulatory-and-policy-framework/comirnaty-and-pfizer-biontech-covid-19-vaccine-frequently-asked-questions. Accessed Aug. 23, 2021.
CDC statement on ACIP booster recommendations.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https://www.cdc.gov/media/releases/2021/p0924-booster-recommendations-.html. Accessed Sept. 24, 2021.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about COVID-19 vaccination.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https://www.cdc.gov/coronavirus/2019-ncov/vaccines/faq.html. Accessed Oct. 1, 2021.
CDC expands eligibility for COVID-19 booster shots.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https://www.cdc.gov/media/releases/2021/p1021-covid-booster.html. Accessed Oct. 22, 2021.
Pfizer-BioNTech COVID-19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https://www.fda.gov/emergency-preparedness-and-response/mcm-legal-regulatory-and-policy-framework/pfizer-biontech-covid-19-vaccine-frequently-asked-questions. Accessed Nov. 3, 2021.
FDA authorizes Pfizer-BioNTech COVID-19 vaccine for emergency use in children 5 through 11 years of age. 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https://www.fda.gov/news-events/press-announcements/fda-authorizes-pfizer-biontech-covid-19-vaccine-emergency-use-children-5-through-11-years-age. Accessed Nov. 3, 2021.
Coronavirus (COVID-19) update: FDA expands eligibility for COVID-19 vaccine boosters. 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https://www.fda.gov/news-events/press-announcements/coronavirus-covid-19-update-fda-expands-eligibility-covid-19-vaccine-boosters. Accessed Nov. 19, 2021.
COVID-19 vaccine booster shots.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https://www.cdc.gov/coronavirus/2019-ncov/vaccines/booster-shot.html. Accessed Jan. 6, 2022.
Coronavirus (COVID-19) update: FDA expands eligibility for Pfizer-BioNTech COVID-19 booster dose to 16- and 17-year-olds. 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https://www.fda.gov/news-events/press-announcements/coronavirus-covid-19-update-fda-expands-eligibility-pfizer-biontech-covid-19-booster-dose-16-and-17. Accessed Dec. 9, 2021.
Coronavirus (COVID-19) update: FDA authorizes new long-acting monoclonal antibodies for pre-exposure prevention of COVID-19 in certain individuals. 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https://www.fda.gov/news-events/press-announcements/coronavirus-covid-19-update-fda-authorizes-new-long-acting-monoclonal-antibodies-pre-exposure. Accessed Dec. 9, 2021.
CDC endorses ACIP's updated COVID-19 vaccine recommendations.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https://www.cdc.gov/media/releases/2021/s1216-covid-19-vaccines.html. Accessed Dec. 17, 2021.
Stay up to date with your vaccines.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https://www.cdc.gov/coronavirus/2019-ncov/vaccines/stay-up-to-date.html. Accessed June 19, 2023.
Types of masks and respirators.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https://www.cdc.gov/coronavirus/2019-ncov/prevent-getting-sick/types-of-masks.html. Accessed Jan. 17, 2021.
Spikevax and Moderna COVID-19 vaccine. 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https://www.fda.gov/emergency-preparedness-and-response/coronavirus-disease-2019-covid-19/spikevax-and-moderna-covid-19-vaccine. Accessed Jan. 31, 2022.
Coronavirus (COVID-19) update: FDA authorizes new monoclonal antibody for treatment of COVID-19 that retains activity against omicron variant. U.S. Food & Drug Administration. https://www.fda.gov/news-events/press-announcements/coronavirus-covid-19-update-fda-authorizes-new-monoclonal-antibody-treatment-covid-19-retains. Accessed Feb. 17, 2022.
Use and care of masks.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https://www.cdc.gov/coronavirus/2019-ncov/prevent-getting-sick/about-face-coverings.html. Accessed Feb. 28, 2022.
COVID-19 community levels.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https://www.cdc.gov/coronavirus/2019-ncov/science/community-levels.html. Accessed June 19, 2023.
Interim clinical considerations for use of COVID-19 vaccines currently approved or authorized in the United States.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https://www.cdc.gov/vaccines/covid-19/clinical-considerations/covid-19-vaccines-us.html#CoV-19-vaccination. Accessed March 30, 2022.
Coronavirus (COVID-19) update: FDA authorizes second booster dose of two COVID-19 vaccines for older and immunocompromised individuals. 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https://www.fda.gov/news-events/press-announcements/coronavirus-covid-19-update-fda-authorizes-second-booster-dose-two-covid-19-vaccines-older-and. Accessed March 30, 2022.
Coronavirus (COVID-19) update: FDA limits use of Janssen COVID-19 vaccine to certain individuals. 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https://www.fda.gov/news-events/press-announcements/coronavirus-covid-19-update-fda-limits-use-janssen-covid-19-vaccine-certain-individuals. Accessed May 9, 2022.
Novavax COVID-19 vaccine, adjuvanted. 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https://www.fda.gov/emergency-preparedness-and-response/coronavirus-disease-2019-covid-19/novavax-covid-19-vaccine-adjuvanted. Accessed Oct. 20, 2022.
Improving ventilation in your home.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https://www.cdc.gov/coronavirus/2019-ncov/prevent-getting-sick/Improving-Ventilation-Home.html. Accessed Aug. 16, 2022.
Understanding exposure risks.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https://www.cdc.gov/coronavirus/2019-ncov/your-health/risks-exposure.html. Accessed June 19, 2023.
Variants and genomic surveillance.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https://covid.cdc.gov/covid-data-tracker/#variant-proportions. Accessed April 12, 2023.
COVID-19 bivalent vaccine boosters. 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https://www.fda.gov/emergency-preparedness-and-response/coronavirus-disease-2019-covid-19/covid-19-bivalent-vaccine-boosters. Accessed Oct. 17, 2022.
Reinfections and COVID-19.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https://www.cdc.gov/coronavirus/2019-ncov/your-health/reinfection.html. Accessed Sept. 13, 2022.
COVID-19 Therapeutics. 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https://www.fda.gov/health-professionals/covid-19-health-care-professional-resources#Therapeutics. Accessed June 19, 2023.
Benefits of getting a COVID-19 vaccine. U.S.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https://www.cdc.gov/coronavirus/2019-ncov/vaccines/vaccine-benefits.html. Accessed Oct. 22, 2023.
Masking during travel.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https://wwwnc.cdc.gov/travel/page/masks. Accessed Oct. 6, 2023.
相关
COVID-19 与宠物
2019 冠状病毒病 (COVID-19) 和您的心理健康
2019 冠状病毒病(COVID-19):谁面临更高的严重症状风险?
2019 冠状病毒病的长期作用
COVID-19 与流感: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COVID-19 与维生素 D
COVID-19 变异株
COVID-19 居家治疗
COVID-19 抗体检测与诊断检测有何不同?
COVID-19 旅行建议
COVID-19 疫情期间返校的安全提示
COVID-19 疫苗
COVID-19 药物:是否有有效药物?
COVID-19、感冒、过敏和流感
COVID-19:我该如何保护自己?
不同 COVID-19 疫苗
儿童 2019 冠状病毒病(COVID-19)疫苗:须知
冠状病毒
冠状病毒的异常症状
口罩对 COVID-19 的防护效果如何?
在 2019 冠状病毒病疫情期间进行安全的户外活动
在家中阻止冠状病毒(COVID-19)传播
妙佑医疗国际一分钟 (Mayo Clinic Minute):常见物品表面有多脏?
妙佑医疗国际一分钟:您一直在错误地洗手
婴儿和儿童 COVID-19
怀孕和 COVID-19
性行为与 COVID-19
揭穿冠状病毒谬论
新冠病毒感染的种族差异
羟氯喹是否可用于治疗 COVID-19?
群体免疫和冠状病毒
显示更多相关内容
相关医疗程序
2019 冠状病毒病检测
COVID-19 抗体检测
体外膜肺氧合(ECMO)
恢复期血浆疗法
显示更多相关医疗程序
Mayo Clinic 新闻
Mayo Clinic Q and A: Who should get the latest COVID-19 vaccine?
Nov. 21, 2023, 01:30 p.m. CDT
Can you get COVID-19 and the flu at the same time? A Mayo Clinic expert weighs in
Oct. 16, 2023, 04:30 p.m. CDT
At-home COVID-19 tests: A Mayo Clinic expert answers questions on expiration dates and the new variants
Sept. 18, 2023, 04:00 p.m. CDT
Mayo Clinic expert answers questions about the new COVID-19 vaccine
Sept. 13, 2023, 04:15 p.m. CDT
Study identifies risk factors for long-haul COVID disease in adults
Sept. 13, 2023, 02:00 p.m. CDT
Mayo researchers find vaccine may reduce severity of long-haul COVID symptoms
Aug. 23, 2023, 04:34 p.m. CDT
Corticosteroids lower the likelihood of in-hospital mortality from COVID-19
Aug. 04, 2023, 03:00 p.m. CDT
COVID-19 vaccine administration simplified
April 21, 2023, 07:00 p.m. CDT
Science Saturday: COVID-19 -- the pandemic that's forever changed laboratory testing
April 15, 2023, 11:00 a.m. CDT
Mayo Clinic expert talks about the new omicron variant
April 13, 2023, 02:13 p.m. CDT
Mayo Clinic to ease universal face mask requirement
April 04, 2023, 03:05 p.m. CDT
'Deaths of Despair' contribute to 17% rise in Minnesota's death rate during COVID-19 pandemic
March 13, 2023, 12:00 p.m. CDT
Rising cases of COVID-19 variant, XBB.1.5
Jan. 09, 2023, 05:15 p.m. CDT
Bivalent COVID-19 booster approved for children 6 months and older
Dec. 09, 2022, 09:33 p.m. CDT
Mayo Clinic Minute: How to self-care at home when you have COVID-19
Dec. 06, 2022, 05:00 p.m. CDT
Halloween safety tips from a Mayo Clinic infectious diseases expert
Oct. 27, 2022, 02:00 p.m. CDT
COVID-19, RSV and flu--season of respiratory infections
Oct. 26, 2022, 04:30 p.m. CDT
COVID-19 bivalent booster vaccines for kids 5-11 approved, Mayo Clinic awaits supply
Oct. 13, 2022, 04:54 p.m. CDT
Questions answered about the COVID-19 bivalent booster vaccines
Oct. 12, 2022, 03:30 p.m. CDT
Will the COVID-19 booster be like an annual flu shot?
Sept. 12, 2022, 04:30 p.m. CDT
Mayo Clinic Q and A: Who needs back-to-school COVID-19 vaccinations and boosters?
Sept. 04, 2022, 11:00 a.m. CDT
Q&A podcast: Updated COVID-19 boosters target omicron variants
Sept. 02, 2022, 12:30 p.m. CDT
Mayo Clinic Minute: Back-to-school COVID-19 vaccinations for kids
Aug. 15, 2022, 03:15 p.m. CDT
Mayo Clinic research shows bebtelovimab to be a reliable option for treating COVID-19 in era of BA.2, other subvariants
Aug. 15, 2022, 02:09 p.m. CDT
Mayo Clinic Q and A: New variants of COVID-19
Aug. 04, 2022, 12:30 p.m. CDT
COVID-19 variant BA.5 is dominant strain; BA.2.75 is being monitored
July 28, 2022, 02:30 p.m. CDT
Mayo Clinic researchers pinpoint genetic variations that might sway course of COVID-19
July 25, 2022, 02:00 p.m. CDT
Mayo Clinic Q&A podcast: BA.5 omicron variant fueling latest COVID-19 surge
July 15, 2022, 12:00 p.m. CDT
What you need to know about the BA.5 omicron variant
July 14, 2022, 06:41 p.m. CDT
Mayo Clinic Q&A podcast: The importance of COVID-19 vaccines for children under 5
July 06, 2022, 01:00 p.m. CDT
COVID-19 vaccination for kids age 5 and younger starting the week of July 4 at most Mayo sites
July 01, 2022, 04:00 p.m. CDT
Patients treated with monoclonal antibodies during COVID-19 delta surge had low rates of severe disease, Mayo Clinic study finds
June 27, 2022, 03:00 p.m. CDT
Long COVID and the digestive system: Mayo Clinic expert describes common symptoms
June 21, 2022, 02:43 p.m. CDT
Mayo Clinic Q&A podcast: COVID-19 update
June 17, 2022, 01:08 p.m. CDT
Study finds few COVID-19 patients get rebound symptoms after Paxlovid treatment
June 14, 2022, 10:06 a.m. CDT
Mayo Clinic Minute: What to expect with COVID-19 vaccinations for youngest kids
June 08, 2022, 04:35 p.m. CDT
Mayo Clinic Q&A podcast: Community leaders are key to reaching people underrepresented in research
May 26, 2022, 02:00 p.m. CDT
COVID-19 booster vaccinations extended to kids 5-11
May 20, 2022, 06:10 p.m. CDT
妙?'医?---国?...(Mayo Clinic) ?"家谈长期COVID患?...如何重?"工作?--位
May 19, 2022, 02:08 p.m. CDT
Mayo Clinic Q&A podcast: COVID-19 update
May 17, 2022, 01:14 p.m. CDT
FDA limits use of J&J COVID-19 vaccine
May 06, 2022, 05:06 p.m. CDT
Mayo Clinic Q&A podcast: COVID-19 news update
April 29, 2022, 12:25 p.m. CDT
COVID-19 shines a spotlight on laboratory professionals' vital role in health care
April 25, 2022, 12:30 p.m. CDT
Confused about when to get your second COVID-19 booster vaccination? Mayo Clinic expert answers common questions
April 11, 2022, 04:30 p.m. CDT
妙?'医?---国?...?"家分享5项?--?期护理建议给有COVID长期?--?状的患?...
April 07, 2022, 03:30 p.m. CDT
Mayo Clinic will offer COVID-19 booster for those 50 and older, immunocompromised patients 12 and older
April 06, 2022, 02:30 p.m. CDT
Testing wastewater for COVID-19: The clearest path to understanding community infection
April 05, 2022, 03:30 p.m. CDT
Why calling the highly contagious COVID-19 omicron BA.2 a 'stealth variant' is a misnomer
April 01, 2022, 04:59 p.m. CDT
What experts know about COVID-19 omicron subvariant BA.2
March 31, 2022, 02:30 p.m. CDT
Mayo Clinic Q&A podcast: COVID-19 metrics improve, expert still urges caution
March 30, 2022, 12:09 p.m. CDT
Mayo Clinic Minute: Dealing with 'brain fog' from long COVID-19
March 24, 2022, 01:00 p.m. CDT
Breakthrough hospitalizations 'extremely uncommon' after COVID-19 immunity, Mayo study finds
March 22, 2022, 04:44 p.m. CDT
Mayo Clinic in Rochester continues to ease visitor restrictions for hospitalized patients
March 22, 2022, 03:34 p.m. CDT
Mayo Clinic Minute: Hope for COVID-19 patients who've lost their sense of taste, smell
March 17, 2022, 04:59 p.m. CDT
Mayo Clinic Q&A podcast: COVID-19 update
March 16, 2022, 01:23 p.m. CDT
Mayo Clinic Minute: Learning more about long-haul COVID-19
March 10, 2022, 05:30 p.m. CDT
COVID-19: Hope for the future as world passes deadly milestone
March 09, 2022, 01:41 p.m. CDT
Mayo Clinic Q&A podcast: Increased heart disease risk, even a year after COVID-19 infection
March 08, 2022, 01:36 p.m. CDT
显示更多来自妙佑医疗国际的新闻
产品与服务
书籍:《未来的医疗护理》
书籍:《流行病-后疫情时期手册》
开始探索妙佑医疗国际商店的女性健康解决方案
显示更多来自妙佑医疗国际的产品和服务
2019 冠状病毒病(COVID-19)症状与病因诊断与治疗医生与科室
相关信息
COVID-19 疫苗:了解事实
COVID-19 旅行建议
口罩对冠状病毒的防护效果如何?
COVID-19 居家治疗
COVID 后的康复
2019 冠状病毒病(COVID-19)疫情的最新消息
妙佑医疗国际正密切关注 COVID-19 疫情。通过妙佑医疗国际新闻网了解更多信息。
CON-20479162
患者护理和健康信息
疾病与状况
2019 冠状病毒病(COVID-19)
一份馈赠,无穷力量——今天就来伸出援手! 慷慨捐赠您的捐赠可以抵税。请您慷慨解囊,和我们一起进行尖端研究和医护,共同推动医学的改变。
慷慨捐赠
查找医生 查询职位 订阅电子新闻简讯关于妙佑医疗国际 关于网站 联系我们 院区地点 健康信息政策 媒体垂询 新闻网络 价格透明医疗专业人员专区 AskMayoExpert 临床试验 妙佑医疗国际校友会 转诊患者商务专区 高管健康项目 国际业务合作 设施 & 房地产 供应商信息医疗专业人员专区 AskMayoExpert 临床试验 妙佑医疗国际校友会 转诊患者商务专区 高管健康项目 国际业务合作 设施 & 房地产 供应商信息学生专区 入学要求 学位项目 学生与教员门户网站学生专区 学位项目 入学要求 学生与教员门户网站研究人员专区 教研人员 实验室国际患者专区 约诊 财务服务 国际服务地点 & 办事处 慈善护理 & 财务援助 社区健康需求评估 财务援助文件 - 亚利桑那州 财务援助文件 - 佛罗里达州 财务援助文件 - 明尼苏达州关注妙佑医疗国际 X Facebook Youtube 微博下载妙佑医疗国际应用程序
条例条款 隐私权政策 隐私惯例声明 无歧视声明 无障碍访问声明 广告 & 赞助政策 网站导航 管理 Cookies 条例条款 隐私权政策 隐私惯例声明 无歧视声明 无障碍访问声明 广告 & 赞助政策 网站导航 管理 Cookies语言:简体中文 English Español العربية 简体中文© 1998-2024 妙佑医疗国际医学教育与研究基金会 (MFMER)。保留所有权利。
语言:简体中文 English Español العربية 简体中文
Just a moment...
a moment...Enable JavaScript and cookies to continue-1.6 %����1473 0 obj <> endobj
1511 0 obj <>/Filter/FlateDecode/ID[<6E52AC0FC341574E9DE047AE9BF2DC9D>]/Index[1473 73]/Info 1472 0 R/Length 161/Prev 792174/Root 1474 0 R/Size 1546/Type/XRef/W[1 3 1]>>stream
h�bbd```b``���3A$�[�f"�s�lɜV�&'�u���Z`��`r ���X�6�'0���D� I��@�1�Hģ�d/��0�<%�� Q����.�IW���# 6�v��������� V��8���� j:�
endstream endobj startxref
0
%%EOF
1545 0 obj <>stream
h�b```�l�g�@��(����!��b�����y��L1 @9.��:�w4M�8��4lM�8�Mw:p���,Э�����TOF���N������}�*�t��p�oil��d�CF�D�y�&Ǻ�X־���E��1߮��ᲁ�9��MNL�x<�����6�g�c�$���T(:
�l�Kt��z46w�!�GD�襁�^K seb1d����=��>-�3t�"#O`ߦ�+]��yF�����k�0 2��,�w�abJ0V(LN&b�(��(�3��I�n�(BXI)"�7t�
58oqi ����C�;���*�030����`��`�`��|����u���Wū$3ZJ�ܵ�kd�Җ�3U1��������N:0�}`����Y|�} �=��7�$�fx� �K#�ISA>d``iy��{���c`�)��rf�օ�bd0 �
�q
endstream endobj 1474 0 obj <>/Metadata 65 0 R/Outlines 103 0 R/PageLayout/OneColumn/Pages 1469 0 R/StructTreeRoot 150 0 R/Type/Catalog>> endobj 1475 0 obj <>/ExtGState<>/Font<>/XObject<>>>/Rotate 0/StructParents 0/Tabs/S/Type/Page>> endobj 1476 0 obj <>stream
h��XYo�8�+|ld�[P��$n'��ck�A��DX[2d����)�6�#����ư2֜�|3�BFD�� ��!���ai !���V�|l��"F���Q��3�1͍s�Z�pa��-n��q/]������` pf(�(�M��B������Y�C��jĨ2��'S�R>�8�\�8��F��� �cċ�9A�ؕq� FK1$x`� )0�w�Q�$��"�� �%!+�V. ؕ���� ��J�Y����%�SO������Y��[7��V/Dߢ�B{�K��f�h�uZ������su}���P��h/���h���r���?�0�r�#�������Mt'O�z��q�|���x�g�w�I���{��|>�3`#luZ���A���N�j�y`���D�s?=��'
VU�3�{���i��w�&y���X��`
�,�4����p�?��}q/�jj��T�[�h��������R���L���j�̭�"&���ˣi�)��&��t���q�J���i�-��s�U�v�͊�r�2����À`Cr����&��bH-nv^�����?0`�\ *�L5r�T� ��r�1�1� ������,K�P�(����8=�
����P��N
d�� �7�9$p��SPR�<8�I��>L����>�r(d-�o6Iw�ps40��R̥5��p����t����i��|�]?YP��a�3嵶�Ž���9�`�����)�6
|%G�o���
����[\�� � f%� )}��4<�
!-m��S&H�Q@Uc�hi���n O����[<��"n�/����H�+�߱�*��um,6kp��$�k"��
�jg�eyP!֢�o���q�����u���t:y�L�=e�����pM�E֊��R,�[����&S��Z��u�OU ���6mQ���²0rE7 �h�=�k� ���/�.�_�o���5�MA�\P��aL���:tN���2!������I;:�j_�y���~�T��D��ɦ�a8~c�<��P7v��˝y����t��<]`#�/ξ��-�w;�V6v�n��Ɣ������z!���<�t2^���-� 9�>
endstream endobj 1477 0 obj <>stream
H����je���~�=�� ���sIU%�W��m��?>?�]n����������������������ק��.�Oo錄��_nn��O?�]�}|������r��e������������כۿ�>^_���^~�G�������//��~�>�]��Ç����r����?��^n5���������5�?#����zqbK2��?^�����_�7wf�>\���}��>?���ü�_�y���[�wƶ7w�%�ͦeQH�2Ek�e^�t���v�뢜D�@U��X�h�3nG8�#�'���(�6y7�w�hҢ0z"�D.�\���2���%h�L5e�녑����Yo�VT����G�d]ɺ2�2o����>S?w�*JN��w������O�D9����'�����d�މ���'*'�.Z�r;� u�ϢbDf��m��=�A�hE�D�d6�L4E��L�[=q���CId�(El�Z�aX)R�<Ԭc��.AM���"��&��i��#*[���Q;!�j�O4�,rP�|'Z�Dr�DG�#�3�3�K"�ļ�3>3Yg���gf?E*�<